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30篇)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从xx年开始我参加了远程教育技术培训起,给我的体会很深,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参加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短暂的30多天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教师专业是动态发展的、终身持续的过程,现代教学应是建立在教师学习基础上的。必须在加强和发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身化学习的需要。由此通过对教师专业观发展历程的回顾,通过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时代内涵以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改革原则的论证和阐述,探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创新的机制,明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的发展性是一种不断演进、不断超越的创造发展历程。因此,努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教育夯实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 “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的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

  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我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终极目标。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我不止一次地看到老师困惑的表情:为什么我如此努力,可学生照样拒我于千里之外?为什么我苦口婆心讲出的道理,学生根本不听?教育行为失效的原因自然是复杂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教育是心灵对接的工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如果不能心意相通,所有的教育行为必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于是,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规规矩矩地在“听”老师的训示,但基本属于左耳进、右耳出,在教师眼里极其重要的信息,尚未进入学生的意识系统和行为系统,就被“删除”了。如此情况下,教师的“教育梦想”能够换来学生的实质改变才怪!

  关键点就在于教师是否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如果学生崇拜、信任、依赖自己的`老师,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偶像或朋友,那么,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真理”,每一个要求都会成为“圣旨”,学生焉有不洗耳恭听、认真照办之理?教育,说穿了就是人对人所施加的影响,一个教师不被学生所认可、所喜欢,进入不了学生的内心,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无从谈起。即使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学生“乖巧听话”,也是由于教师这个特殊的身份造成的,学生“不得不听”而已,很难说是心悦诚服、心甘情愿。

  说到此,想起了魏巍先生笔下的小学女教师蔡芸芝先生,一个从不打骂学生、温柔美丽的年轻教师,却深深赢得了学生的心。魏巍先生写到:“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试想,一个老师如此得到学生的喜爱,一旦这个老师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希望,学生会如何对待呢?

  因此,融入学生是教育的开端。

  如何融入?首先要以教师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爱上你这个人,进而喜欢和爱上你的“谆谆教导”。浅薄,平庸,讲起课来错误百出却又自以为是,很难被学生所接受。知识渊博,谦和宽容,风度翩翩,灿烂阳光,这些因素都会使一个教师成为学生眼中亮丽的风景,从而乐意追随。如果你在学生的眼中“一文不值”,受到排斥和疏远就成为必然。

  其次要想方设法与学生多一点接触。上课来,下课走,从不肯在教室逗留片刻,无形中就拉大了与学生的距离。从空间角度讲,你离着学生八竿子远,想融入学生也就不可能了。早去几分钟侯课,与学生闲聊几句,了解了解学情;下课后晚走几分钟,听听学生是否还有疑惑;在楼道里,在操场上,和你的学生扯几句与学习无关的闲篇,等等,往往都能一下子拉近彼此的距离。课堂之外的教师和蔼可亲,更容易消除学生的疏离感和戒备心。魏书生介绍经验的时候总会谈起,他的课间就在教室呆着,甚至就在教室办公,这种“混迹”于学生之中的做法,不能不说是“真智慧”、“大智慧”。

  第三,教师要学会让脸上有温度,让身段软起来。板起脸来,看似威严了,但并不能简单换来学生的尊重。有的老师极其“吝啬”,从不肯给学生一个笑脸,自以为尽享师道尊严,实则无形之中把自己“架空”了。真正要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往往不表现在学生对你的“怕”,对你的敬而远之。恰恰相反,看似学生可以跟一个老师嘻嘻哈哈,畅所欲言,有些过于随便了,但在毫无芥蒂之中,心与心已无限接近。李希贵当校长的时候,穿上滑稽的衣服和学生一起参加狂欢节,并没有使他的威信降低,相反,学生们都把他当作了最好的校长,最好的老师,当然,也是最好的朋友。

  第四,教师还要学会主动“示弱”。教师不是神,不要自以为所有认识和做法都是真理。主动征求学生意见,主动表明自己有些东西不会,主动寻求学生的帮助和学生的建议,能使老师的形象变得更“高大”。不妨定期发个调查表或搞搞座谈,对孩子们提出的质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都是很好地走近学生的“招数”。如果明知道有问题,明知道不懂,却要硬挺着,却要“装”上一番,是很容易被学生“嗤之以鼻”的。

  当你能做到蔡芸芝先生那样,手里的教鞭高高举起,而即将“挨打”的学生却倍感幸福,你还会无奈于自己的教育为何总是无效吗?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

  因为组织1+1教师读书俱乐部活动,因为张文质老师的引见,认识了许多喜欢阅读也乐于推动教师阅读的朋友,朱永通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如此说来,认识永通老师的时间也有十年了。前些年,朱老师也常参加我们的读书月谈会,相识十年却不知道朱永通老师伟岸的身躯内却藏了一颗敏感细腻的心,直到我读完他的《教育的细节》。

  《教育的细节》很经典,经典的教育范例值得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反复咀嚼和回味。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育的细节》书中作者精心选择的范例无论从教育性、哲理性、典型性等方面都堪称经典,相信阅读此书的每一个读者都会从书中得到启发,激起对教育现状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

  在“减负,减出幸福来了吗”一文提到学校给学生“减负”的两件事让我读后在哭笑不得中心情愈加沉重:一件事是为了检查各校是否减轻学生负担,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组每天早上突击性的守在一些学校大门口,用电子秤检查学生书包的重量,凡超过规定的一律登记,排出名次在全县通报。某校的一位女生因为书包很重严重超标被检查时,“机智”答复检查人员说书包里面放着衣服、雨伞和球拍,被学校树为随机应变的典型。

  另一件事情是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落实减负精神,重新规定上下午的放学时间并严格规定若放学10分钟后学校还留有学生的,一律取消该校参评“减负先进校”的资格。当年曾经把上午放学时间规定为10:50,给家长造成严重不便而令家长叫苦连天。

  书中形象生动的写道“每当一放学,教室则像进村的鬼子,恶狠狠地到教室扫荡,清空后的小院,一时间变得无比寂静,教室办公室不时传来笑声,此刻教师们大都聚在一起泡茶聊天,等待检查组的到来。”也因此朱永通老师大声疾呼“减负变成学校不得不想办法应付的一个又一个检查,这本身就是折磨人的巨大负担,所以,减去对学校多余的检查给学校松绑,让师生多一点自由呼吸的空间,这或许是避免‘减负’误入歧途的根本前提。”

  《教育的细节》里有智慧。排座位是每位班主任所必须经历的,而此工作也能考验出班主任教育智慧。在“润泽的座位”一文中,作者提出“如果一个班级里的人数是奇数,比如37或39,你会让谁来单独坐那个座位呢?相信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但鲜有人去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教育奥妙。”怎么对待“班级里单独的座位”,我在我们工作室“相约周三”网络研讨中提出这个问题,有老师说“让班长坐,是班长就应该承担责任”,虽然有道理但忽略了学生是未成年人,即使是班长如果长期在班级独坐不仅与同学沟通有问题,也可能因此而滋生“我是班长”的优越感;有老师说“让最爱讲话的学生坐”,相信这一招是许多班主任用过,对待话多的学生,无奈之下将其“孤立”,想想当年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也因为缺乏教育智慧而用过此招。

  此时想起,很是内疚、不安……朱永通老师在书中写道“总有教师独具匠心,从爱和尊重出发想出办法”,奖励表现最好的孩子下周在这个座位上坐一周,而且“不能坐太久,因为让谁的孩子去坐,家长们都会很有意见,且客观上,这个座位对孩子的视力来自心底,或多或少都会有影响,这样一来,这个备受折磨的座位,变成了表扬的座位,吸引了更多的孩子想去做,不但孩子们愿意去坐这个位置。

  而且家长们也纷纷鼓励孩子们好好表现,争取机会去坐这个位子”,写到此,朱老师忍不住地赞叹“你看,脑筋一转把消极的处境变成积极的语言行为,这是多么美妙的教育艺术。每走到一个陌生的座位去做符合生长中的孩子的心理机制,更为关键的是,这个新的座位,无形中构成的适当刺激,暗合了人的炫耀本能,它可以激发出人潜在的正向能量。”

  《教育的细节》里有共鸣。朱永通老师《教育的细节》许多处说出了我的心声,说出了我想表达却表达不清的东西,因为在教育上我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教师。为此我做了大量的摘录,比如:“学校的风格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一个人的品位就是这种味道长时间培养起来的。有时候,一个学校的味道有可能在学生的记忆里嵌留一辈子。”,“任何一所学校的细节,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和它的文化有疏密不一的联系。看一所学校是否有人文气息,不用去琢磨那些贴在墙上给人看的标语或理念,也不用费心去加减乘除一个个考核指标的得分,有时一个细节,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最近电视剧《太阳的后裔》成为热门话题,剧中传递了许多正能量的东西,比如生命高于一切,在医生眼里只有病人和健康人,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只要是生命,就不分国界、不分好坏,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的责任感;在自己被偷的情况下当小偷有困难依然能够主动帮助小偷,感动和影响了小偷使其改邪归正;完成任务接到撤离的’命令可以离开地震灾区却因为战士和医生的使命感而主动留下……剧中有一个细节对我触动很大,就是余震发生时,年轻的李医生为保全自己撇开一时半会儿也救不了的伤员而逃离废墟。事后这件事一直在内心折磨着他,在地震过后不仅没有告知家人自己平安,连即将临盆的妻子都没有联系,一脸愁苦抑郁地不断投入更危险的工作,在工作中救赎,直到那位伤员原谅了他,他才原谅了自己,心灵如释重负,微笑重返脸庞。这个细节没有明显的说教,而是通过人物的自责、内省、自救而诠释人生的意义。

  正如《教育的细节》中所说“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的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在我看来,与其整日期盼外在强有力的制度变革来改变一切,不如向内求和向外做,秉持一厘米之边的信念和行动。”一部充满正能量的韩剧可以赢得那么高的点击率,对年轻人的影响那么大,不得不让教育者的我们反思: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才能有效?当我在朋友圈发出这样的感慨时,我昔日的学生则从中感受到我对教育的忧虑和不自信,为我鼓气说“老师二十几年前教我们政治时已经采用如今mba式案例教学法,把整本枯燥的政治教材知识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传授给我们,并引导我们开放性思考。

  这在那个年代,不可谓不大胆。也感谢老师的包容和高度,才让我们没有死读书而是能够更好思考什么样的三观才是正确的,适合我们的。如今的我们能够有理想,有情怀,有追求,有守护,没有人变愤青,更没有人变腐朽,老师之功不可谓不大。”学生的话再次让我坚定自己“学生的成长是如此的美妙和神奇,它不仅愉悦着教师的心灵、推动着学生自己的发展,也带给家长们信心和希望。学生是成全和成就教师的贵人。”的信念,也由此特别认同永通老师所说“好的教育,一定是让人如沐春风的情感教育。

  教育的人间情怀,胜过无数的教科书和僵硬的规章制度。它是教育者伴随自身的生存状态而来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是教育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

  《教育的细节》是一本好读的书,符合崇尚简单质朴的我的胃口。书中无论理和例都通俗易懂,很接地气。看得出身为编辑的作者是真正热爱教育,真正走进了学校、走近了教师,不仅为中国教育的前途忧心忡忡,也设身处地地在为教师的发展着想。

  如同他在书中所写:“事实上,在今天中国僵硬的教育体制下,不管是谁,都只能在体制的隙缝间做一些细小的尝试和努力。如果你想跟游戏规则说‘不’,争取一点个人自由呼吸的空间,结果可想而知:你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正因此,那些穿越俗世利益的拒绝声,自然多了些许悲壮美。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使我感触很深,启发很大,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学习魏书生的精神

  魏书生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他想着全体学生,要把所有的学生教好才甘心。有一个学生没有教好心里也不安。他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要,自己可以忍受生活上的种种不便,种种困难,目的是把这些学生一个一个地教育成才。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也可以说是宗教家的精神:就是牺牲自己,拯救别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了解魏书生的思想

  魏书生的思想是真真切切地从引导学生怎样做人开始。他主张人们之间的基本关系应该是互助的关系,而不是互斗的关系,因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与人为善的,互相谅解的。在遇到矛盾、解决具体问题时,则应坚持“正面引导,搞心理穿透”,而不搞“互相碰撞”。每个人对自己应本着“宁让别人负我,不可我负别人”的精神,坚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这样,人就可以以活得轻松一些,人际关系也就会更协调。

  他本着教学是教师为学生服务,切实从实际出发,坚持民主的、商量的办法,针对学生实际,通过训练过程,达到三个方面的开发,即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开发。

  他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助手,在他的班级里有多少名学生,就有多少名副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是助手而不是对手。久而久之,他就只有助手而没有对手,从而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他还主张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为发展长处而学”。在教学实践中,他主张“强化过程,淡化结果”,不是简单的搞分数控制。

  魏书生的这些教育思想都体现他的那些既具有规律性又是很规范化的具体措施中。在他所教的班级中,制定的法规就有30多项,语文教学中的34件事,都精心地按时间顺序做了周到的安排,在班级里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干”。

  三、研讨魏书生的教学风格

  魏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探索科学规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魏书生把塑造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作为教学的基点,潜心钻研,着力摸索,从全面了解学生真正的思想入手,力求把人生观教育融汇在自己的教学中,渗透在听说读写训练中。

  魏书生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文以载道”的功能,抓了思想教育,同时又充分发挥了“文以载智”的功能,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观察力、分析力、理解力,带领学生在科学的海洋里遨游。他的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文道”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魏书生抓了四个过程,即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他强调以法治语文教学,减少随意性。

  他建立了计划系统,按计划行事,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将事、时、人三者落到实处。他归纳出与语文教学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不能放弃的事,制成具体规范化的措施,规定了做事的人,做事的时间,做事的方法。

  为了强化教学过程,魏书生又建立了五种检查、监督方式,并制定了具体检查时间、检查方法和奖惩措施。

  他很重视实践结果,又建立了反馈系统。他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民主科学管理水平,他的教学实践体现了教育家的思想,改革家的魄力,思想家的气质。

  魏书生成功的经验是从实际出发,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能用语文这一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陶冶学生情操,能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能

  掌握规律实行首次慢动——逐渐加速——系统计划——控制时空的四步调控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他给学生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在这里,他们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天赋得到了发挥,特长得到了培养。他们在自由舒畅的民主自学环境中,恢复了“人”的本来面貌。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学给语文带来了一派蓬勃的气象。

  四、学习他伟大的人格

  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魏老师伟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学生才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才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足以说明,老师的典范作用及伟大人格的写照。

  他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他用满腔的爱,来谱写着人生光辉灿烂的篇章。难怪有人会说:魏老师具有着“神”的思想品格!他当之无愧!

  五、学习他务实的品德,强壮的生命支柱

  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务实,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人要全面的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使自己顶天立地,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必须建立自己强壮的生命支柱。学习、热爱、研究、享受都是生命的支柱。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惟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只有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方能精于教书而不失职!

  六、学习特指导学生创新

  每一个学生都有敏锐眼睛,他们好奇好探索,正因为有强烈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就像成人一样有了欲望创新也就从这开始了。但我们不能忽视学生正确认识,有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

  对于我们体育教师来说,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结果,在于过程就如一场足球比赛,并不觉得赢者就是代表胜利,而是过程。在这过程中,每一个学生是否对这场球赛重视,在踢时,每一个动作是否正确。这关键在于我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在过程中畅流到自由与美丽和对运动的热爱。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问题,解决疑难,发展自身内在的能力,也就是他思想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和“刺激”使学生能主动,活泼、愉快地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即传受知识,有开发智力。

  七、学习他养成少说多干的好习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德治教,身教重与言教是教师必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要少说多干、养成习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教师要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带头做到最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

  魏书生从教仅23年,但其成就巨大,其名声家喻户晓,在教育界引起不小的反响。魏书生有何等神功?为什么条件极差,成绩十分一般的班级到其手中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在带有疑问的反复阅读、思索中我深深体会到:魏书生没有神功,有神力。他这种力就是教书育人的动力,让学生爱学习的向心力、凝聚力。

  正如魏书生所说的:“改变了自己,你觉得世界更可爱,水比昨天清,花比昨日艳,天空看起来都比昨日更蓝。”就会营造了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空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从魏书生的育人篇中我体会到:魏书生注重的是教育教学的方法、步骤,强化的是能力识的运用。古人所说的:授之鱼,不如授之渔。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

  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我的最大的体会是人要会“享受”。人生在世,要会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工作,不能白来一遭。魏书生说,现在社会稳定,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只有怀着感恩的心,用“享受”的心态适应社会环境,才能避免无谓的心态,有一颗快乐的心,才能不把眼前的暂时的困难当回事。

  八、学习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包容社会现实,把责任和奉献作为“享受”。

  社会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教师却是清贫的。面对金钱与名利的诱惑,面对行业不正之风的侵蚀和社会偏见的压力,只有那些立下崇高志向的教师,才能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甘守清贫、敬业爱岗,全心全意地为社会造就人才、贡献力量。老师要学会对待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不适当的说法。社会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你要有清醒的认识。面对教育改革的考验,教师任重而道远,如果矢志不坚,又怎能无怨无悔、迎难而上呢?

  九、学习他正确认识自己,解放自我,把职业当事业。

  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务实,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教师一个重要的劳动成果是收获真挚的感情。人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学生时代培养的感情尤为真挚。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象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的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理解你,关怀你……”学生也会在心灵深处回应:“我尊重你,理解你,关怀你……”

  十、教师要有强壮的生命支柱,善于学习,精于教书。

  人要全面的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使自己顶天立地,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必须建立自己强壮的生命支柱。学习、热爱、研究、享受都是生命的支柱。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惟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只有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方能精于教书而不失职!

  教师的师表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道德力量。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教育好,就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好别人。以德治教,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行为久了,也就养成习惯。日久天长,人们的内心深处开始发生变化,苦乐观、人生观有了进一步端正,就会从内心里感觉到:“学习、工作、尽责、助人”,这些都是人生中最美的享受。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

  回顾这几天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历程,积累了切肤的经验。6天的培训终于落下了帷幕,在学习中受益多多,开心多多,当然疲惫也多多,但累并快乐着, 宛如回到了学生时代, 忙忙碌碌地学习,思考,争论,紧张地完成各种计算机作业。睡个好觉成了我们最大的愿望!累就一个字!然而,当我面对自己精心设计的演示文稿和网站时,所有的疲惫和困倦一扫而光。刚开课时,真的是一头雾水,老师说什么我就做什么,稀里糊涂的,但在主讲老师的讲解下,及自己虚心求学下,渐渐地拨开云雾见彩虹, 到培训结束,自己终于豁然开朗, 受益匪浅。我懂得了信息教育和课程教育应整合为一体;懂得了教学设计强调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我的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幻灯片操作更加娴熟,学会了制作个人网页, 学会了图文之间的超级链接……我想,这6天的培训生活虽然是非常短暂的,但是我会永远记住。 因为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不但增长了网络知识,也提升了教学理念。今后的教学我会做的更好。 通过这次“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是一种对我们思想的陶冶,知识的启发。有的地方虽然不是很清楚, 但是经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和在网上查找资料的情况下,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养的是实践性人才,提倡的是合作精神,开展头脑风暴,搞的是创新教育,使我在头脑意识中引起了巨大的震撼!使我在实践中切身体验了合作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我的观念大大转变,通过培训使我自己有一种全新的感受这次培训从理念、技术、老师的讲课风格、老师的敬业精神、以及合作的精神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教育的命运如何,关键看我们教师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转变,而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操作方式、教法研讨、合作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等各方面的教学设计,都给了我们中国教师很大的启示,如果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合理的在我们的中国教育中加以运用和融合,将会很大程度的推动我们教育的发展。

  英特尔未来教育,将对中国的教育带来重大变革,将会使我们的孩子以更强的能力参与世界竞争。“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重要内容,它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有助于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使学生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组织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完全是学生自已选择和确定的;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求知的知识领域。在英特尔未来教育中,“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从课题的选择方面看,它把视野放得更宽,更接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从教学形式方面看,研究性学习体现出最大的时空开放性,它让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走向社会,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收集资科,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从问题的解决途径和结果来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随机通达的学习,它允许不同的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允许不同的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资料以及各自的思维方式去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不是追求结论。

  英特尔教育会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观念:

  一、 英特尔未来教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 “英特尔未来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三、 英特尔未来教育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四、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 “英特尔未来教育”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

  这次培训虽然辛苦,但是我学到了许多计算机知识,掌握了更多的技能,更新了观念,收益匪浅。 最后,请允许我对给我们讲课的周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你的敬业精神和实干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

  我是农民的儿子,靠着父母的辛勤劳作和省吃俭用,我考上了大学。这意味着我将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而这正是父母所殷殷期望的。1994年7月,我从z师专艺术系毕业,分配到我上初中时的母校——z中学工作,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

  在z中学,我所面对的是熟悉的环境,听着说着的都是淳朴的乡音,甚至连教的学生都恍若儿时的自己。生活虽清贫却安逸,这让我觉得,我将终老此地,安安稳稳地做一辈子教书匠。

  一次工作调动让我的教育生涯发生了转折。

  我爱人在城里工作。1999年暑假前夕,为了照顾怀孕的妻子和即将出世的孩子,我向组织上申请调入城里,获得了批准。当年8月,我来到了东方小学。

  新领导,新同事,新的工作岗位,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工作节奏也快得让人有点窒息。刚开始的那段时间,我连每天的早饭都吃不上。

  就像鱼儿从平静的池塘游到了激流汹涌的江河,虽然离开了原来平稳安逸的环境,我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吸收到了许多新鲜的营养。接受了很多专家的培训之后,我如醍醐灌顶,原来书可以这样教;听了许多名师的讲课以后,我恍然大悟,原来课可以这样上;去往很多地方参观学习之后,我的眼界和心境都豁然开朗,原来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精彩!

  我畅游在这全新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进步着。领导也给了我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先后派我参加了山东省新课程改革培训和德州市骨干教师培训,我都以优异的成绩结业。

  在东方小学的这8年里,我的工作能力日益提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曾多次在省、市、区级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各级说课比赛、论文评选、教学案例评选中都获得过奖励,还曾在全省投影教材设计制作比赛中获一等奖,我辅导的学生也曾在省级科技创新竞赛中拿过奖,我主持的一项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得到了评审专家组的较高评价,顺利结题。我先后获得过“德城区第四届教学能手”“德城区首届百佳教师”“德州市第五届教学能手”“山东省教育学会20xx年度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可以说,我已经逐渐成长为教学科研的多面手,而这得益于一个“变”字。如果没有8年前的那次工作调动,没有新课改这场大变革的浪潮,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和变化是万物之理。一个人的成长也应遵循这个规律。欣逢盛世,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教育事业也迅猛发展,并且我有一颗年轻的、追求卓越的心,我坚信,这是推动我们事业进步的强大动力。

  我的教育生涯或许还要发生很多次转折,我期待着每一次变化并已做好了准备去迎接每一次挑战。但有一点却始终不会变,那就是我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一颗永远执著的心。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

  和每次外出学习一样,带着记的满满的笔记和激动踏上回家的路,但这次收获更多的是反思。

  每次听到成长二字,总感觉那已经是离我很远很远的事了,已至中年的我还会有什么成长空间?所以每听到这个词我都是怀着抵触的情绪,从心底里拒绝成长。可这次的学习却让我彻底从自己的世界里惊醒,这次最具成长力教师25位候选人中有9位的教龄是20xx年以上的,估计他们和我的年龄也差不多,他们都能怀揣梦想,满腔热情,信心十足的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我为何如此颓废如此不思进取呢?我也拥有自己的教育梦想,也在无怨无悔的付出,为什么却很少有成功的喜悦?今天我才知道是惰性让我内心一直在固执地拒绝成长。就像我想唤醒的学生一样,我就是那些个任老师怎样唤醒,都依然在沉睡的学生,“任你喊我千百遍,我却沉睡没听见。”

  人,作为一个有意识、有思维、有思想的生命精灵,成长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当我们停止了成长,恐惧成长,产生了成长惰性,就会让我们感受不到职业的幸福,也无法体验到生命的精彩,幸福似乎永远在彼岸。当我们有了惰性,最想得到的就是安居于无思无虑。我们不思虑于读书,没有心思研究学生,研究课堂,不愿通过反思总结梳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得失。由于长期的懒惰,我们害怕被检查,害怕被评价,害怕突破性被听课。由于长期的懒惰,我们无法窥见到自我的成长力量,我们对自己没有信心,缺乏自信。这样的职业生活让我们无法体验到生命的幸福。就是这种长期的懒惰思想,让我一直在拒绝成长,让我在自己的教育路上停滞不前,让我失去了对成功的强烈渴望,让我没有勇气去突破自己的局限,当然,我也不能从心灵内部体验到生命的喜悦。

  今天,是这些最具成长力的老师唤醒了我,是武凤霞老师的那句“今天的我们永远比明天的我们年轻”唤醒了我。是啊,我该清醒过来了,再不清醒再这样浑浑噩噩,我的教育生命真的就要结束了。追求成功的路上,没有年龄之分,没有职称之别,只要问心无愧,只要努力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只要坚持和这些有渴望的人一起走在教育的路上不放弃,即使没有破茧成蝶的绚烂时刻,即使没有鲜花和掌声,却也欣赏了一路走来的沿途风景。等停下脚步回头望去,我可以笑着对自己说“这条路,毕竟我走过。脚印虽浅,却也留下了无悔的痕迹。”

  我不再抵触成长不再拒绝成长,而要勇敢打开心门,接受风雨接收挑战。就像小草,虽低至尘埃,却也要在春天努力生长!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

  这还是值得一读的一本书,尤其是老师。作者通过观察教育细节反思评论,有独到的见解,很多见解都直指人心,非常值得学习。但细节有时不能反应全部。虽然通过细节你的见解独到,但有时也以偏概全了,做研究做评论,还是要踏踏实实全面研究了解,认认真真实践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后几章给我感触颇深,收获很大,摘录一些:

  1.对日常生活和教育中似是而非的繁杂现象,不盲从权威的声音,也不轻信流行的观点,而是保持自己的敏感,屡有独到的见解,因为他始终眷念健康的人类精神。

  2.衡量现代教师的三个标准:一是做一个开放的教师;二是做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三是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3.一个开放的教师,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精神性状:一是,在不断正面回应环境的`各种挑战的过程中,他确立了自己的信仰和职业追求的方向,努力去寻找并获得一个“更高的自我”;二是,他乐于学习,善于悦纳不同的人,并批判性地吸收、消化不同的观点。谈到学习,达尔文可作为我们的典范。曾有人要达尔文写一篇自传,他作了如下答复:“我先是学习,尔后是环球旅行,然后又是学习,这就是我的自传。”三是,他放下成见,以崭新的方式看世界,伴随着好奇心、责任感,并在与他人自由地交流、分享中,不断学习、转化、创造、发展,在生命不同的季节里,其思想总有恰如其分地成长。

  4.这是一个转型的时代,也是一个重建的时代,社会、文化以及思想都处于重建之中,信仰、健康和家庭等关乎人的切身幸福的东西,都将回归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来,尤其是教育,将越来越凸显出它形塑国民性格和社会形态的力量,正如李泽厚先生所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个教育学的世纪”。所以,作为现代教师,你无须浮躁,一味随波逐流,也无须消极,但求得过且过,而须扪心自问:在一个属于我们的世纪,我准备好了吗?我如何去寻找和获得一个“更高的自我”

  5.读书贵有问题意识,这其中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一则对所读之书,无论名家佳构,还是学科专著,应有怀疑精神,不盲从权威的声音,不轻信流行的观点,保持自己的敏感,并屡有独到的见解。

  最后我想说的是你的书差不多有十分之一是序和评论,如果是好书,何必找那么多人作序,何必摘录那么多人的评论。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9

  开始我参加了远程教育技术培训起,给我的体会很深,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

  参加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短暂的30多天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

  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

  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 “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的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我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终极目标。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0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孩子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孩子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孩子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孩子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孩子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孩子还是批评孩子,促进孩子进步还是抑制孩子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1

  在这个《亮眼看世界》的主题当中,孩子们用自己的双眼观察和探索着身边的一些平时不太关注的事情。喏,这边是几个孩子在研究着不一样的线路,当中有不一样的各种标记;有的孩子在用自己制作的彩色眼镜看天空,一会儿是绿色的,一会又是红色的;有的孩子还在研究怎么样让毛线快速地穿进针眼,哈哈,平时不太注意的事情一下子这么受孩子们的喜爱。

  这时,有几个孩子拿着自己的记录纸在争论:“你看,我的镜子好玩,里面有倒着的我!”“我的好玩,我的脸都变成大皮球了,哈哈!”“快看,我的镜子把全班小朋友的影子都照进去了。”大家一边比较一边也关注着别人所说的“奇特”镜子,唯独对桌子上那块放大镜失去了兴趣。

  我见今天阳光大好,便走了过去,用像魔术师般的口吻说:“哈哈,今天我来给你们变一个魔术。”而后,我用一根火柴放置在有阳光的地方,并用放大镜举在太阳照射到火柴上的光线中,调整距离,待到放大镜中射下来的一个光点正好照在火柴头上,我开始静止不动的等待。

  孩子们却开始了窃窃私语:“怎么不变啊?”“没有变出什么来啊?”我严肃地说:“安静,请你们仔细观察,静静等待!”孩子们和我一起屏住呼吸,“哇,冒烟了、冒烟了!”有孩子们开始尖叫了。“哪里哪里?哇,真的啊!”“会不会起火啊?”就在这一刹那,“嚓”,火柴自己起火了,孩子们惊讶地叫着:“杨老师真的会变魔术!”我笑着说:“其实变魔术的不是我,而是这块透明的放大镜,你们看清我刚才是怎么做的吗?”孩子们争着回答:“我知道,是用光点照在火柴上的。”“那光点是哪里来的呢?”“就是太阳光照的啊!”“对,一定要有太阳光,它是通过放大镜把太阳光聚成一个温度很高的光点,这个光点照在火柴上,使得火柴上的火药发热后起火的。”有的孩子似懂非懂,我继续说:“谁愿意用你的小手来感觉一下放大镜的威力?”一双双小手伸到我前面,我还是用刚才的方法将光点落在其中的一只小手上,不一会儿,“哇,真的有点烫!”“我也要试试!”就这样,孩子们让孩子们一个一个的感受这放大镜的“奇特”之处。

  其实,生活中有的经验是孩子们自己摸索出来的,远比老师直接教授的影响深刻,但也有一些知识被“蒙在鼓里”的,孩子们要能发现他,需要老师的点拨和提醒,我赞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新知识,但我也认可教师的暗示与明示,只要运用得恰当,同样也能让孩子得到受益颇多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2

  在放暑假前,我在整理自己的办公桌时,偶然发现桌上还有一本崭新的书,原来,这学期我还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于是,借着这次放暑假的时间,我鼓起了勇气把它带回去读。在朱永通教授所著的《教育的细节》一书中,说到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老师思考的。每当我翻开书时,仅仅读了几十页,便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此书犹如教育迷途中的一座灯塔,让我及时找到了方向。

  书中讲到一个“以柔刻刚”的案例,阅读后,我一直记忆犹新。现在在写读书心得时,我又想到这个案例,依然颇有感触。

  朱教授讲到:龙岩一中有一个姓林的语文老师,个子很矮,在一堂课上有三个男生搞恶作剧,把两个黑板擦都放到林老师看得到却够不到的地方。但是林老师整堂课和往常一样仍在黑板上写满了板书却没有提黑板擦的事。临下课在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时拿出手帕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并对学生说,这些板书老师擦掉,是为了告诉你们:知识,只有留在你们的心中才有价值,因为留在心中的知识是不用擦,也永远擦不掉的。下课后三名男生主动跟林老师承认了错误。这个故事我们见证了矮个子林老师的伟岸,也让我们看见“美好的教育背后迷人的东西——教师个人的功底和修养”。林老师这种以柔刻刚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

  但是,想一想我们身边的老师是否都有林老师这种魅力和修养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是林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只会揪出这几个男生臭骂一顿,然后要求他们把黑板擦拿下来,接下来,才继续上课,我想大部分老师都会这样做,但我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他们的上课情绪就会收到影响,老师的情绪也会不好,恶作剧的那三个男生也不一定会得到教训,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在看《教育的细节》,朱教授有一节提到“自迟到看教育文化”。讲到一般老师对于学生迟到,都采取的是让学生认同的教育行为,比如凡迟到一次,就当一次班级义工,帮当天值日的同学做卫生;或写一篇短小的随笔,或在班会课上做一次3分钟的演讲,或下午放学后,到操场跑几圈步。这些虽不是最好的教育行为,但比有的`学生迟到后老师让学生“站一上午”来听课,或者罚抄什么内容几百遍要好的多。朱教授讲到一种温暖人心的教育行为,他到河南郑州的艾瑞德学校听课时,发现学生迟到,从不喊报告,而是悄悄地坐到座位上,不影响老师和同学;老师和同学也安之若素,转头见到,都是微微一笑。是啊,学校是讲爱的地方,首先要给孩子安全感和爱的示范。

  再看看我们学校,有的老师对待学生迟到的处理方式简直让学生和家长无法忍受。曾经我们学校就有一位五年级学生经常表现不好,有一次上体育课迟到后被a老师罚蛙跳5圈的做法。虽然没有一个学生能蛙跳5圈,a老师本意也是吓唬学生,但是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尝到过“上下蹲后头晕目眩的滋味”,有的小孩就真的被“吓”到而不敢去学校了。a老师虽然“严”字当头,但却没有“爱”字随后。记得一位知名校长曾说过:“我宁愿我的小孩是一位阳光、健康的高中生,也不希望他是一位驼背、高度近视、瘦小的清华或北大生。”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反应人的内心,细节表现出教育的本质。朱教授《教育的细节》这本书我已读了好几遍,受益匪浅犹如在他乡见到故知,朴实的文字渗透着细节的力量,我将沿着朱老师的路,把他的思想融进我的教学实践,打造柔美的教育。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3

  一位青年教师在组织大班数学活动时,要求幼儿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答案是正确的,举左手表示答案是错误的。突然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哪是左手,哪是右手?”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

  但见老师在一刹那的惊讶之后,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幼儿的笑声对提问的孩子说:“请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教师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又说:“孩子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产生这种暂时性遗忘。

  据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次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姓名。”紧接着,教师走到提问孩子的身边说:“老师很佩服明明小朋友,哪是左手、哪是右手的问题都敢提。敢于提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品质。我相信有这种学习品质的小朋友一定能把数学学得很好。来伸出你的右手,我们握小手。”

  无疑教师的处理是科学而富有人性化的,既保护了提问孩子自尊心,又激发了全班孩子的积极性。“哪是左手,哪是右手”的问题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耐心解答,那还有什么问题不敢提呢?

  “保护是幼儿园教育的主题”。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比较多的是关注幼儿的身体,而忽略了对幼儿心理的关注、对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的保护。教育保护,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幼儿教育保护,请从善待“哪是左手,哪是右手”开始!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4

  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因为孩子年龄小,为了孩子的安全,每时每刻都有老师陪在身边,不管是室内活动还是室外活动,都由老师带领,统一安排。

  老师时刻都陪伴孩子们的左右,总怕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孩子们没有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总感觉这样有秩序的活动才能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对孩子的发展有利,然而一次的户外活动使我的看法有了改变。

  有一次户外活动,孩子们非常高兴,有的说想玩呼啦圈,有的想拍皮球,还有的想跳绳,我听后便把这些器械都拿到院子里,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我在一旁观察,发现孩子们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打打闹闹到处乱跑,而是拿了自己喜欢的器械三五成群地一起玩,开始玩呼啦圈的,玩皮球的,跳绳的混在一起。

  一会儿孩子们便发现这样活动互相干扰,于是就划分了场地,喜欢跳绳的在场地的东边,中间是玩呼啦圈的,西边是玩皮球。每组孩子在玩的同时,还想出了新的玩法,并互相学习,最后玩呼啦圈和玩皮球的一起合作,练习投篮,听到他们哈哈大笑的声音,就知道他们玩的很开心,很快乐。

  这时我想孩子们这样活动不是很好吗?在日常活动中,要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交流,让他们开怀大笑,让他们大胆想象,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还提高了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5

  ——做最好的老师,做好的自己

  前些天我校组织学习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并且进行了素质教育大讨论活动。我感慨颇深,收益也很大。

  我深深地感到了肩上重重的担子,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重任。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教育部出台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更是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其实,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直接受益的是我们老师,而最终受益的是孩子们,老师专业化了,孩子就会受到专业化的教育,从而推动我们整个国民素质的前进。既然教师转专业化如此重要,我们要怎样做一名符合“专业化标准”的教师呢?

  一、要有爱心。一个真正有爱心的教师不会计较自己的学生有什么问题,就像一位母亲不会计较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问题,他会诚心实意的去爱她。我们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去报饿哦那个孩子。同时我们老师的爱要超越母亲的.爱,去真正引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研究、与提升专业化,了解每一个孩子。眼里有儿童,关注到个体差异。努力提升自己专业化只是和业务水平。

  三、志存高远,想法决定未来。就像刘焱教授举得例子:同样是三位建筑工地的工人,当问他们在做什么时,第一个人的回答是,他

  在推石头:第二个人的答案是,工作挣钱:第三个人说他在建造一座大厦。结果是,第一个人一辈子都在推石头,而第三个人成为了工程师。想法决定未来,什么样的想法决定什么样的未来。同样我们幼儿教师,当别人再问你在做什么时,你的回答是什么呢?

  四、脚踏实地,敬业乐业。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认真对待工作中的问题。对待孩子,对待家长,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工作中虚心请教,积极进取。一步一个脚印你终将会走到高处。

  心中有理想,行为有规范,眼里有儿童,教育有方法,举止有修养。我们要做就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6

  教育不能没有惩戒,这几乎已经是共识。但是,如何实施教育惩戒,国家有关部门或法律尚未有具体规定,因此,实施教育惩戒的教师便不免有如履薄冰之感。今天,各位老师在此畅谈在教育惩戒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教训,以便相互借鉴。

  “教育惩戒”是近年来不断被大家小心翼翼地讨论的话题,因为“该不该惩戒”被炒热了,有些教师已经有点谈“惩”色变了。显然有些人对“惩戒”有点误解,好像一提“惩戒”就是“打、骂、罚”之类的。其实,惩戒完全可以不是这个样子的。学生总是不免要犯错误,有意无意、大大小小,你要真是跟他计较起来,他烦你更累。有些学生的确不好“改造”,批评教育,说了劝了,苦口婆心总不管用,甚至任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根本就不在乎。“打、骂、罚”只能是穷途末路,收效甚微,有时还可能起反作用,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做了十几年班主任,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发现,让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倒也是一个可以试试的办法。谁毁坏了公物或别人的东西,他必须赔偿;谁伤害了别人的尊严,他就必须公开当面道歉;谁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他当天就不能跟同学们一起参加课外活动;谁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他就必须在课外为大家做点公益服务;谁值日不够认真,就让他再来一次,直到他学会认真值日;谁做了有损集体利益的事,他应该及时做一件好事来补偿;无缘无故逃学、旷课、迟到,不让他反省思过,那还能怎样帮他改正?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逞强霸道欺负同学,甚至造成人身伤害,不让他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岂不是对他的纵容?给他个处分理所应当……也就是说,让学生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做错了事,就应该及时弥补,尽可能把“坏事”变成好事。这样做,也是以制度为根据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不用太多的大道理或说教,学生就在弥补错误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自觉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予以纠正。由此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其他同学也是生动的警示。

  让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承担他自己错误行为造成的后果,是惩戒,也是教育。寓教育于惩戒中,是在制度下的一种文明的惩罚,对当事人的压力相对小得多,一般说也不至于对学生造成伤害。

  总之,教育惩戒是无法回避的,也是不能取消的。当然不能用暴力的野蛮的做法去达到教育惩戒的目的,因为我们是为教育而惩戒,不是为惩戒而惩戒。因此,我们只能按制度惩戒,教育学生通过文明的行为纠正错误,做一个负责的人。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7

  我班的曾龙小朋友每回到午睡课时,就和我大眼瞪小眼比赛,我常常败下阵来,不盯着他了,顺其自然,只要他不影响其他幼儿就行了。

  细细想来,他的午睡课在小班阶段就睡得比同龄孩子少,在中班阶段睡着得时间越来越少了,我观察到他在被窝里老动个不停,当他与同伴说话,我会制止,鼓励他俩进行比赛,常常是同伴睡了,他还没睡。他的入睡点比同龄的孩子晚,精力旺盛。就拿一次他带病来园上课来说吧,在午睡课时,他翻来覆去地动个不停,我说:"曾龙,你今天上午呕吐了,现在赶快睡,休息好了才玩得动。"他点头答应了,可最终仍没睡着。今天我盯着他,看他哈欠连连,我就悄悄巡视其他幼儿了,结果当然是没睡着。有时剩他一人没睡,我盯他看,整个午睡室静悄悄的,我的眼皮都重了,想睡了。有时我发现他也很努力地睡,可就是睡不着,看着他烦恼的样子,我就放手让他管住自己,叮嘱他不能影响同伴睡觉。

  在平时我也会和他家长联系,让他早上早点起床,跟全班孩子讲讲午睡的益处,他有点滴进步,适时表扬。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8

  尽你的能力,影响身边的孩子,先唤醒沉睡在他们身上的自尊自重自爱,才可能让他们的心触摸到“阳光”“感恩”“宽容”等等美好的词儿,而只有他们怀揣这些词儿了,才会萌发出对自己对生活蓬勃的热爱!

  从教二十多年,突然觉得,知识的讲授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必须马上进行“唤醒”教育:唤醒孩子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及悲悯心肠感恩情怀。这种很强烈的感觉源于一件事——一个孩子,将班主任老师遗忘在讲桌上的手套扔在地上使劲踩,还贿赂让别的孩子也踩……有孩子看不过眼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问他时,他高昂着头歪着脖子道,“我就是踩了,咋哩”。别的同事转述给我时,我只有揪心地疼:那个孩子真可怜啊,用那种恶行将自己作践成那样了还不知悔改?

  我找到了那个孩子:“班主任伤害了你,你恨她?”没有。他回答得很干脆。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或恶,总得事出有因吧?我追问,“跟老师有点小矛盾?”没事干,好玩。他一副敢作敢当的凛然,将我的心又狠狠地砸了一个坑,比听同事转述时更厉害。

  我努力使自己平复下来,继续跟他沟通。“你那样对待老师的手套,看起来是手套,其实伤害的是老师的感情……如果你一进教室,发现自己的书包公然被同学们踢来踢去,甚至踩得脏兮兮,你会怎么样?你可能会很伤心甚至很愤怒,就像踢你自己一样。”他低下了头,用脚在地上划拉着。我继续说,“你的书包跟老师的手套从根本上讲是一样的……因为你的那个举动,老师批评你甚至打你俩耳光,都是正常的,那就叫‘自取其辱’,——你不尊重别人,自然得不到对方的尊重……”

  后来事情发展得有点狗血,家长死死抓住“打了孩子一巴掌”这一点大闹,并要求处分老师。不难想象,那孩子被我苦口婆心说得低下去的头又会高昂起来。

  我知道,我无力改变社会的种种畸形,无法影响有些孩子身后的家庭,只能拼力来唤醒孩子自身沉睡着的美好。我也知道自己没有金刚钻,却还是见瓷器活就想试试。我坚信,没有孩子生来就是破罐子,也一定还有些孩子在危机四伏的原生家庭里很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的洁净与良善,等着自己有能力了尽快逃离。

  “老师”这个身份很沉重,教书育人不能只划定在自己所带的班级里。尽你的能力,影响身边的孩子,先唤醒沉睡在他们身上的自尊自重自爱,才可能让他们的心触摸到“阳光”“感恩”“宽容”等等美好的词儿,而只有他们怀揣这些词儿了,才会萌发出对自己对生活蓬勃的热爱!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9

  非常有幸听到了荆志强老师的生本教育报告会,我受益匪浅。究竟什么是“生本教育”呢?

  荆志强专家告诉了我们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荆老师的课堂如此的轻松,学生得到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教师累,学生苦,效果太差。“生本教育”则要求教师放弃满堂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这样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

  “生本教育”是装着爱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并实践生本教育理念,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0

  学校组织学习《教师的教学智慧》后,感受颇多,让我对智慧型教师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教育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作为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不应当仅仅是教学生学习,而必须在此同时注重自身的学习。智慧型教师,不仅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激励学生学习,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而且即使在炎热的星期五下午也能保持他们的注意力。

  做一个理智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读书,多为孩子,同事、家人服务,多思考一下所面对的问题多角度多方法的设计解决预案,解决问题以理服人,才会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灵。

  做一个明智的教师。《教师的智慧》这书的主旨就是要教师做个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因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

  教师是一个博爱的人。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宽厚仁爱,有理有节,人性丰满,才是教师的德智情怀。面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面对知识,充盈渴望;面对同事多关心。处理好师生、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丰满而快乐。

  总之,身为教师要不断地读书学习,要时常重新认识自己,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治班教学的经验,来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1

  老师这个职业,对于个人心理素质的锻炼,绝对是无可置疑的。任何人,只要觉得自己内心不够强大,你都可以来尝试做一段时间的教师。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以前的我,总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所收获。后来才发现,你努力不是最重要的,学生努力才重要。因为,你付出的效果,都体现在孩子身上。所以,做老师一个很不好的地方,就是将自己完全压附给了给别人。然后你会发现,“付出一定有收获”这句话,在大多数的时候简直就是屁话。

  以前的我,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做老师,当然少不了来自他人的评价。领导的,家长的,学生的的评价,还有上完公开课来自同行的评价,各种各样扑面而来。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根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胃口。如果你在意每一个人的评价,那么,你迟早会被大家的唾沫星子淹死。

  在这种情况下,你要么改行,要么转变。很不幸,改行没成功的我,只能选择转变。然而,从那时起,我的心态竟然发生了一点一点的变化。这种变化造就了现在的我。

  现在的我,会去努力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也会尽我所能,给他们展示的平台。因为作为过来人,我清楚的知道,考试很重要,却不是每个人唯一的出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课堂上培养出来的自信会比成绩来得更为重要。当然,也会遇到一些学生,他们仿佛天生就对学习丧失了兴趣,有些还将你的好言相劝视为不怀好意,那也没有办法。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我们不是心理学家,也不是一对一的家庭教师。遇到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也不用太介怀。总而言之,我已经学会释怀,尽人事,听天命。

  现在的我,终于认识了自己,并树立起自己的目标。我很清楚我现在在哪里,我要怎么走,并将走向何方。所以运气来了,我会紧紧抓住。耽误时间的事情,我会随便应付。哪些朋友该交,哪些事情需要上心,我统统都知道。这样一来,每天的每天,似乎都是不一样。我很清楚,昨天的我是什么样,今天的我发生了哪些变化。

  是的,我变得自信了,变得有主见了,变得不那么在乎别人的评价了。我真的开始慢慢在变好。

  那颗原本属于我的玻璃心,好像突然之间不见了。

  我想,这就是成长。

  虽然成长的速度有点慢,时间有点迟,但是我始终没有停止生长。就如窗外的香樟树一样。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2

  我们总是在苛责学生,总是在列举孩子们的“错误”,就是从来不静下心来定睛观察自己,审视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更从来没有倾听生命最纯粹的呼唤。教育究竟应该让学生获得什么?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是不是就是学生最需要的?我们正在进行每一个教学行为是不是合乎教育对象最基本最长远的利益?所以,在从事教学教育的同时,时时刻刻要煞费苦心地审查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

  在家中,对女儿的教育也要静心思考。八岁到十八岁之间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过程中,人格、品格与道德的内在成长至关重要。如何让她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如何让她养成阅读写日记的习惯?如何让她自我地成长?随着女儿地长大,作为家长,这些都得读着,写着,体验着,并实验着。

  在学校,教学的核心就是真正地让学生成为主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困惑,去质疑,去体验,在内心形成冲突,在经验与现实的差别中痛而乐地抉择,在内心意识与语言表达之间经历取舍两难的愤悱。要让学生下到水里,全身浸湿,呛得打喷嚏,只有这样才能学会游泳。岸上演绎得天花乱坠,下水后都是手足无措。要让学生自己读出意味来,要让学生自己悟出名堂来,要让学生亲口说出道儿来,更要逼着学生在纸上黑板上别扭地写出来。教师要时刻告诫自己,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稳健地自我发现自我成长,老师只能是引领者,是观察者,切忌越俎代庖。老师怕放手,总是自己一味地担当,总是捋着袖子全力挥洒,不是对学生不放心,而是对自己不放心。有时候,懒老师恰恰培养出了勤学生。与其重复十次还是七零八落,不如在第一次就刻骨铭心,要高度关注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的首次效应。

  课堂上,无论如何要给学生留下动手动口的时间,教师尽量地少讲,不讲,尽量地甚至于艰难地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台。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设计合理的入口,“诱逼着”学生乐于进入,不得不进入。不要怕上不完教材,因为上多了,学生没有自己的体悟,最终也等于白上。

  我总是要提醒自己在警告自己,要真正地从讲台上淡出来,可是做到这一点却非常难。由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沉溺于一言堂,课堂上,学生经常成为观众听众和心不在焉的游客。我们的教学,害得学生不会真正地思考,有意无意地让学生成长为学习的奴隶。整个社会,大家都在津津乐道,什么房奴、车奴、卡奴、孩奴的,其实更多人家都有一位可怜的学奴,每个学校都活跃着很多很多的教奴。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3

  1、转变观念,学生中心

  让学生收获更多,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加大因材施教的力度,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由原先的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帮助大学生逐渐消除长期养成的“传授式教学”习惯,对学生学习过程加强指导,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地学习”方式。

  2、积极实践,智慧教学

  高校教师不仅自己要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还应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将现代媒体与教育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高等教育产品MOOC等手段,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卓越老师。积极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升学生获得知识的效果,增强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做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改革的践行者。

  3、课程思政,教书育人

  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基础课中,是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育人要求和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话语体系,从而强化教师作为学生领路人的影响力,真正做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4

  首先,我得感谢这两天给我们讲解的徐老师,在偌大的只有一个空调却塞满了五六十个人的微机室里,依然耐心的给我们讲解并带领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与交流。

  这次培训与以往枯燥的培训不一样,不是单纯的老师讲我们坐在下面听,老师给我们分了组,每一组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需要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组都有自己的小组文化,当然我们组的每位成员也都非常认真的学习,积极踊跃的发言,力争为小组加分!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使我们对信息教育课程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理解,在这一次的培训过程中,老师的课例、网络交流等新颖、丰富的形式,为大家打开了一扇学科理念、理论、实践活动的窗口,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

  通过学习,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肯定会给自己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感谢我们梦之翼小组的全体组员,通过我们的团结和合作,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收获,让我们用梦想作为翅膀,共同遨游天际!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5

  近段时间,任课老师反映学生在上音乐、品德等副科时不能认真听讲,总在下面写作业、聊天,批评一下,收敛两分钟后就又犯了,身为班主任的我,听到学生这样的表现觉得很没面子,首先作为班主任,这是我的失职,为什么学生在我的课上一个样,在副科上又一个样,是我没树立起他们重视每门功课的意识,长此以往他们会少学很多知识。于是我下决心要整顿一番。

  早上第一节语文课,我先对同学们做了思想教育,分析每门课的意思,也把任课老师的意见说给他们,这算是打了下预防针。结果第三节科学课,就有人来告状。说有人在科学课上又写作业,结果一审,这个揭发那个,那个揭发这个,连带一群人.主要是为李成龙写同学录,真是大肆无忌惮了。

  下午课是体育,计算机课,既然他们不能认真对待这些功课,就让他们体会一下不上的感觉。第一节课我来到教室,说:“同学们,把桌子上的东西全收起来,什么也不留!”他们还有一脸迷茫说:老师,要干嘛?“我不搭理他们,收拾好后我问:“今天科学课为承龙写同学录的起立,今天为他传同学录的起立,课上看课外书的起立,说了任何一句与课堂无关话语的起立。”结果令人叹为观止,35个人,站起来30个人。我请他们坐下,说:“同学们既然不愿意上这些课,觉得‘痛苦’。今天你们跟老师一起‘幸福’,在班上玩,书已经收起来了,现在你们可以尽情的玩,就一条,不准学习,干什么都行。”于是我不在说话,就坐在前面批改作业,完全无视他们,可想而知的是他们做在哪一动不敢动,就那样干坐着,一节课,两节课,我就不搭理他们,看他们那无所事事的样子,我相信一定痛苦极了,他们甚至开始偷偷看书,发现后我提醒他们不准做和学习有关的事。只能无奈的干坐着。其实我也在想牺牲这两节课值不值得,但是想想,以前每次都怕浪费他们学习时间,只是批评了事,结果上课越来越不认真。假如不认真的上课一学期,一学年……我相信少学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两节,然而改正态度后,相信是受益终身的。我以前总是长篇大论的批评,今天我一句也不指责,看他们的样子我知道此时是“无声胜有声”。快要放学的时候,我说:“如果明天还想和我一起在这‘幸福’的,我继续陪着你,不想跟着我幸福的,你的跟我写份600字申请,申请你要上课。”

  我本来还担心他们一听说写东西,就打退堂鼓,结果第二天一进班,就交了20多份,写的都很认真,并且是情真意切,反思道像这样的“幸福”他们一定铭记在心,但希望永远成为回忆,想好好上好每一节课。我不知道他们能坚持多久,但我相信,上好每节课,认真对待每节课的意识,已扎根他们心中。

  周末听刘良华教授讲到惩戒教育,说最有效的教育就是惩戒教育,我是很同意这个观点的。当然会运用好惩戒教育的老师只是一般水平老师,会赏识的老师才是教育高手,我更愿意在大部分时候来赏识他们,希望在不断的实践中,自己能更上一层楼!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6

  惩戒的尺度

  是什么让惩戒成为公众非说不可的话题?是什么让责罚成为教育的隐痛?又是什么让惩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教育被过度关注时,可能更多给予美好的期许,当然也可会成为众矢之的,千夫所指。

  教育不能没有惩戒。教育本身应含有褒义,“传道、授业、解惑”,传什么道?人文的精神、文明的开化之道;授什么业?能够自主立足社会发展自我,并且推动社会进步的基业;解什么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明朗下的困惑。期许教育真、善、美的田园,在这个田园里,教化成为一种时尚之风,熏陶润泽心灵的幼稚。对于有损真、善、美的个体,采用惩戒,使其向善美好是必须的。孟子言:“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所以惩戒取乎正道而罚之,惩戒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觉意识的增加,而不是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欲罢不能,老师和学生成了敌对的双方,这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惩戒是教育的方法、手段而已,一旦滥用就有可能改变教育的性质。可以说惩戒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进步的,我们管理学生也是为了不管,使其自觉的,而不是越管越多,当下教育负荷越来越重,就是管的太多的缘故。管的太多,管得太死,所以让惩戒越来越显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在教育里,惩戒是没有办法时才考虑要不要用的办法,而不是教育的常法,这是惩戒在教育中的尺度。这是教育的威严所在,而施教者把威严拿来经常用,则威严扫地,也便会激起学生的对抗。老子说“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教育的威严又怎能轻易使用?

  好的教育“悦其神而忘其形。”不好的教育“劳其形而乏其神。”教育行驶在“悦神忘形”的王国里,惩戒只是镜花水月,其意境也是那样的美好。教育行进在“劳形乏神”的笼子里,惩戒将汤汤流淌,因为只有惩戒才能压制学生取得暂时的投入与成绩。

  常言道:“有力吃力,有技吃技,有智吃智。”由“力”向“技”再向“智”,便是“人往高处走”的含义。作为教育应当定义在智的层面上,什么是“智”的层面?《易经》有言:形而上学谓之道,形而下学谓之器。孔子也说“君子不器”。教育也一样,不要在小的层面上纠结,要有大的眼界和胸怀,教育不是和个别暂时不上进的学生对着干。孔子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易经蒙卦》说:不是教育者主动的去苛求,受教育者学习的,是受教育者,主动向教育者学习的,教育者可以再3的告诫受教育者,但是如果受教育者不改的话,那就不要再跟他说了,这样才是有利于贞正的。就是对待“顽固”受教育者的态度,这其中也不含有惩戒的意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教育的原理。“既知教之有所兴,又知教之有所废”,可谓智慧之师。“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教育要以预防为主,不是出现了问题,然后围追堵截,滥用惩罚。“愚者畏果,智者畏因。”好的教育是我们的期许,更是我们从教者践行的真谛。

  惩戒是一把软尺子,它的尺度在教育者那里。一个自身素质不高,却又希望得到“成绩”与荣誉的老师,会找出千万个理由来逼迫和惩戒学生,学生就是他利用的工具,而能让惩戒披上“有益”的外衣,惩戒的尺度在这里无端的放大,只要学生不惟命是从,那就肆意滥用。一个自身素质高的老师,总是和颜悦色,他做的是春风化雨的教育,对于惩戒很少用,而且能呵护幼小的心灵,收放自如。惩戒的尺度在他这里才能真正的体现,这也是《大学》之中“为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的道理。

  一个老师是正确的,他的惩戒之道就是正确的,一个老师不正确,他的惩戒道也不正确。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7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我现在带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而数学每个班中的后进生肯定存在,给我的课后辅导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班级中设置“小组帮”的活动: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八个大组,一个大组长和一个小组长,这两个人齐心协力管理好六个组员的’各方面,每个小组中分配一个后进生,进行重点帮助。一个学期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这其中还有许多待改进的细节,希望在学期这一方法能更完善,实现优生带后进生的好效果。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方面,虽然已经是第三年了,但和同事比起来还很不够,所以听课是

  我学习的一种很好的途径。个人在听课前先对开课教材进行研究,再自己在心里略微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在听课过程中就可以将开课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进行对比,从而汲取精华,及时进行反思别人设计的意图及效果。

  4、珍惜开课机会,在磨课中成长

  学生的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场所,而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楷模。对学生耐心指导,给予适当机会进行鼓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使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并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运用学校、家庭各种因素提高学生的成绩。当然,针对不同性格以及家庭环境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5、努力做好“教书”和“育人”

  在教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互动,要使整个课堂的互动成为有效教学的积极因素,教师就需要进行有效的班级与课堂管理。因此,作为一名职高教师,要想胜任教学,还必须具备班级与班级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不但要掌握班级中学生整体上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也要了解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选择最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这也就需要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积极参加素质教育的实践,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不断的提高自己,这样才能给予下一代更好的教育!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8

  今日的午餐欣欣又没有吃完。这个有些顽皮又有些固执的小朋友,在我的再三劝说后仍是不愿意吃饭。看着他的眼圈越来越红,我也有些内疚,也许刚刚开学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不能说服他,转儿我只能说服自我对孩子多宽容一些。这样想了以后,我笑着对他说“笑一笑”,他却眼睛含着泪水对我说:“我心理有点不开心,笑不出来。”想来也是刚刚被批评的孩子让他立刻破涕微笑还是有些难度。

  这时,我看到活动室墙壁上“小青蛙”与“瘌蛤蟆”的图片,想以此吸引他的注意,分散他悲伤的情绪。“你看哪只是小青蛙?”我点着瘌蛤蟆和小青蛙的图片。“绿色的是小青蛙”他回答的很干脆。“哦,对呀,你是怎样明白的呢?是不是因为小青蛙穿的是绿衣服?”我想这样问,孩子对青蛙和瘌蛤蟆在颜色上就能有所区分。可是,他却盯着我认真的对我说:“小青蛙是不穿衣服的。”我想他可能不理解我的.意思,为了让他青蛙与瘌蛤蟆肤色的不一样,我又说:“你看小青蛙穿的是绿衣服,瘌蛤蟆穿的是灰色的衣服对吗?”“不是的,小青蛙是不穿衣服的,所有的小动物都是不穿衣服的!”他信心满满的对我说。

  由此,我想到平日里,我们上课的时候总是生怕孩子不理解自我的意思或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我们总是在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或者说是善意的比喻。今日,上课是小青蛙我就说小青蛙是穿绿色衣服的帮忙孩子认识它的外表特征,改天活动上小鸭子,我又说小鸭子是穿黄色衣服的,小兔子穿着一件白衣服……

  经过这件小事,让我明白在生活中与孩子交流要坚持相互之间的平等,教师说话时要以大人的态度对待他们,异常是介绍一些动物的时候更要以科学的语言来描述,仅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搞混淆。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9

  这几条不是我能做到的,而是我想做到的。

  第一,享受职业。我98年参加工作,先在私立学校,再到考到镇上初中,后来又考到县城高中,还到县城的电大、党校带过课,辗转好几所学校,中间还开过一年书店,有很多曲折,也有很多心酸,08年来到合肥八中。到今年我已经在教师这个行业完整地做了18年。从最初的为了生计,到现在爱上这个职业,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不要谈什么高尚和伟大,也不要谈什么付出和奉献,我想不管从事哪个职业,最朴素的道理就是:所谓职业尊严和职业幸福,其实就是努力把一件事做好,做得坦然,做得问心无愧,做得自己能看得起自己。一个教师有很多这样的方式,上课,当班主任,带竞赛课,写论文,出试卷,编校本作业,搞社团,搞非限课,哪怕仅仅是制作精美的PPT,哪怕仅仅是擅长和学生谈话,都是值得骄傲的。

  一名教师,我们当然可以找到喂狗养花的快乐,我们也可以享受喝酒掼蛋的快乐,但我们一定也要有职业的快乐,我们几十年要从事的职业,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如果不能从工作中找到一点自娱自乐的方式,实在太不划算了。

  成长会不会很痛苦或很辛苦呢?有句话说人世间没有天造地设的绝配,因为爱是磨合的结果。这虽然是讲爱情的,但用于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好像也是很恰当的。其实人的成长就是在时间里的慢慢”磨合”和积累,我在微信上秀一下我的书的封面,我的朋友就说,你写几十万字肯定非常辛苦,我说实际上这本书几乎谈不上辛勤写作,因为都是以自娱自乐的方式写的,甚至写得非常愉悦,最好的成长方式大概就是在时间的游走里用娱乐的方式慢慢积累。

  第二,积极实践。在一个信息传播方式变化的年代,当教师越来越难,你不能仅靠积累,也不能仅靠读书,教育是实践学科,比如以前说一个教师厉害往往指学识渊博,现在其实你背5000首诗也不一定能当好语文老师,一方面背诗和语文教学不见得有多大关系,另一方面,你背诗难道还能背过百度吗?你要去做事情,你要和学生打交道,你要和教学实践亲密接触,否则你可能是个教育理论家,但你一定不是好老师。你的所有想法、教育的热情和智慧,只能通过实践来实现。这看似是个朴素的道理,但在教师队伍中,只想着用才气征服教育界的人可能还为数不少。所以,当教师,多做事,才能享受不断尝试的快乐,才能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有更大的自由度。

  一个人的成长和快乐来自对外部的兴趣探索,而不是指向内部。指向外部,就是关注教学、关心学生、热爱教育教学实践,这样就很容易充满热情,积极行动;而指向内部往往是考虑面子、尊严、得失,那就容易自以为是,郁郁寡欢。孩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快乐,正是这个道理,他们一心关注着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并积极行动去探索,哪有工夫沮丧呢?所以特别喜欢苏格拉底的一句话:快乐,往往在你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不可开交时不期而至。

  因为这种实践性特点,就要和别人合作。现在一个教师的发展仅靠个人孤军奋战来成长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机会和团队的协作比你本人的能力要重要得多。在合肥八中参加的郑杰团队、郑桂华团队、包括现在的熊丙奇生涯规划团队的队友,我们语文组的同仁,我在与他们的合作中学到很多东西,很多人给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在当班主任、做组团长以及在各个年级合作过的同事,还有合作过的生活老师,以及其他学校的领导和同事的很多优秀的品质和习惯影响了我,很多人都给过我很多指导和帮助。这种影响最大的是思考方式和见识。有时思考的方式不对,人总是容易在原地打转,累而无绪,忙而不前。还有一个见识问题,我在书上看到两个农民吹牛的故事,一个说,我见过皇帝金銮殿,左边一个油条铺子,右边一个烧饼铺子。一个说,如果我当了皇帝,金銮殿门口的粪都归我一个人拾。这就是见识。没有见识当教师在这个年头很可能被学生”耻笑了去”.教师大多都很注重通过阅读增长见识,其实团队里的同伴的合作交流也是增长见识的好办法。

  第三,静等花开。人年轻时希望用工作来证实一下自己的.能力,但也不能急于求成。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的成长也非短期内见效,教育的有些东西还要等待。教师应该是平和的,开放的,淡泊的,宽容的,亲切的,这些是最有魅力的教育力量。不能是悲壮的,不能是急功近利的。年轻的教师,不要大发雷霆,不要剑拔弩张,哪有比见证孩子成长、帮助孩子成长、送他们走上自由之路更幸福的事呢?当然也不要相信奇迹,奇迹或马上见效的背后,往往伴随着道德的沦丧,比如一个人让一个学生的成绩迅速提高,让一个人的行为迅速端正,那一定是要付出道德代价的。

有关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0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的我看到“双减”政策的出台,真切感受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我认为政策的出台非常及时必要,对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了明确的目标;同时避免校外办学机构喧宾夺主,减少学生近视率、肥胖率、心理疾病等都有积极的意义。它像春雨滋润着教师和家长的心田,也可以说让人们看到了让教育回到本来的样子。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感悟体会:

  作为教师,要努力做到:

  1、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明白减负不是削减作业数量,关键是在减负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2、要仔细研究教材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再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达到最好的`效果;

  3、要精心课堂练习,避免随意性;

  4、课外作业要细心筛选,让学生作业负担小又能得到最大的训练,做到及时高效;

  5、根据班级学生特点不同,作业分层设计一些必做与选做的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进行训练。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教师工作量与时间显著增加,老师既要保证本职工作完成又要兼顾家庭和个人生活,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关注和协调,减少教师非教学工作时间,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注与关怀。

  作为家长,要清醒认识到“双减”不是让自己和孩子“平躺”,校外减负了,比拼的就是孩子在校的学习效率,应该加强和任课老师的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另外要引导孩子如何科学安排业余时间,例如晚上可以让孩子看一些课外书把本天的学习任务回顾,然后再把明天学的新的任务进行预习。另外也要做好课后服务和作业、睡眠 、手机、读物 、健康五项管理,使“双减”政策真正取得实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