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通用30篇)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

  20__年注定是特别的一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20__年7月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洪灾,受灾地区涉及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27省。

  20__年洪水水位线一度超过了98年,给人们的生活、财产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当前长江、太湖流域防汛工作依旧严峻,我国进入了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将团结一切人力物力应对防洪挑战。

  在大家都为了防洪抗洪忧心,想要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时候,湖南冷水江市一气功大师为了退洪发功,称可以让洪水退去,视频一出,立即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7月10日,湖南冷水江市,一位气功大师站在洪水旁手舞足蹈,念念有词,只见他忽而跳起发功,忽而坐下打坐,这一番惊奇的场面,立即引来了路人们不怕命的围观。

  面对20__年百年难遇的洪灾,大家都很担心都很着急,想要灾情赶快过去,还大地一片安宁。

  在灾情面前,暂且不说封建迷信的“气功退洪”效果如何,就凭这位湖南冷水江市气功大师借“气功退洪”的噱头,大肆扰乱抗洪秩序,给抗洪工作带来了麻烦这一点就应该接受大众的批评。

  将自己置身于翻涌的洪水中,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

  在20__年南方遭遇百年难遇洪灾这个特别时刻,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配合防洪工作,好好待在家。

  千万不能学湖南冷水这位气功大师为了炒作,哗众取宠声称气功退洪,真是可气又笑。不给防洪工作添麻烦,这就是对于防洪工作人员最大的帮助。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洪流敢挡,火海敢闯。20__《时代楷模发布厅》——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先进事迹专题节目在江西分会场录制。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以来,市消防救援支队主动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职能定位,不断提升“全灾种、大应急”救援能力。在今年鄱阳湖发生超历史大洪水、防汛救灾形势异常严峻的紧要关头,听党指挥、闻汛而动、向险而行,“零伤亡、零事故”出色完成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等各项任务。

  7月份以来,长江水位持续超警戒,鄱阳湖发生超历史大洪水,17个县市全面受灾、全面告急,防汛救灾形势异常严峻。“抗洪抢险动员令传达不到一天时间,就有400余名指战员递交请战书,主动请缨参加抗洪抢险战斗。”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副科长覃旭华说。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市消防救援支队全体指战员不畏艰险、冲锋向前,吹响了抗击洪魔的战斗号角。7月2日下达集结命令后,只用了短短3个小时,就调集360名指战员、34辆消防车、64艘舟艇、2800余件救援器材装备,奔赴抗洪抢险一线。截至8月7日,市消防救援支队先后参加各类战斗336起,出动指战员5946人次,消防车876辆次,冲锋舟、橡皮艇1398艘次,营救疏散转运被困群众1.3万余人,涌现出了“劈波斩浪”向卫强、“拼命三郎”袁展满、“赴汤蹈火”张志以及最美抗洪夫妻档邓雨欣和陈以尚等模范人物。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市消防救援支队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作风。建队71年以来,市消防救援支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接力传承,先后获得“全国抗洪抢险先进支队”“全国战训先进支队”等52项省部级表彰,连续9年被评为江西省先进支队。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彭士禄,1925年11月18日出生,广东省海丰县人。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后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1958年结业回国。

  曾任造船工业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水电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广东省委常委、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彭士禄长期从事核动力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在20世纪60年代,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并参加指挥了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参加、组织研制成功的耐高温高压全密封主泵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在80年代初,提出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要素,为大亚湾核电站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秦山二期核电站的建设中,提出“以我为主,中外合作”,自主设计、建造两台60万千瓦机组的方案,并亲自计算主参数、进度与投资,为秦山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为表彰优秀总设计师颁发的《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状》;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__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彭士禄一生经历起伏跌宕,为我国核动力领域作出重要贡献。他常揣着“明白与糊涂”:“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4

  20__年金秋,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温暖了许多人、感动了许多人: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教师张桂梅为山区孩子带去光和热,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四川省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敏坚守特殊教育领域24年,用支持、欣赏、包容的态度帮助、成全每一个孩子;贵州省赫章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何梅以慈母之心架起育人之桥,在地震发生时率先冲进教室,和她的同事一起在17秒内帮助32个孩子安全撤离……

  一位位教书育人楷模,用实际行动塑造了当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他们是全国教师的楷模,也是千千万万好老师的缩影。

  师者,人之模范也。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

  “十三五”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效果显著,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各地在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加强教育学科建设、强化师范质量保障等方面出台了系列务实举措。“十三五”以来,6所部属师范大学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3.7万余人。目前,有28个省份通过在学免费、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实行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中央财政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中央高校师范生和公费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分别提高了3000元和5000元。

  同时,教师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强化分层分类施训,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我参加过3次国培计划,每一次对我而言都是成长、提升的机会。”从一名普通的小学英语教师成长为负责全市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的教研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的张宏丽是国培计划的受益者,她感慨地说:“国培计划助我成长。我愿意踏踏实实做一辈子老师,教书育人。”

  “十三五”以来,各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教师素质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正逐渐形成。

  优管理——

  教师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20__年9月,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老师,您好!”“教师节快乐!”“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期间,北京王府井、上海外滩、青岛五四广场等地,闪耀的灯光为教师们点亮。学生们手举灯牌,用一句句暖心的话为教师们送上祝福。

  “十三五”以来,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科学挖潜调剂,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近年来,从教育部到地方和学校,建立健全了全方位立体式网格化的师德监管体系,各地切实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形成了树德正风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布和说。

  几年来,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印发中小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有关文件,深入推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放管服”改革,研制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入激发广大教师创新创造活力。

  几年来,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科学挖潜调剂。研究出台有关政策文件,指导各地通过加大挖潜创新力度、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调剂等多种方式增加中小学编制,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要。

  促发展、优管理,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下,广大教师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我要继续坚守教书育人一线阵地,和老师们一起,努力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说。

  “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像我这样的一大批思政课教师正逐步成长和发展起来。只有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全国最美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易说。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用爱心、智慧与奉献,点亮孩子们的未来、托举民族的复兴。

  补短板——

  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新学期开学,我们学校又迎来了4名支教教师,都是城里来的优秀教师!”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校长刘斌高兴地说,近几年,来学校支教的教师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总体提升,家长们更满意,老师们的干劲也更足了。

  从石柱县渝中实验小学来到中益乡小学支教的黄敏谈到支教初衷时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我要尽自己所能,传播知识、启迪希望!”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5年来,各地多管齐下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乡村教师队伍结构趋于科学合理,35岁以下教师占43.4%,本科以上学历占51.6%,中级以上职称占44.7%。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大幅提升,20__—20__年,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乡村教师校长950万余人次。乡村教师的待遇明显改善,近5年来,中央财政安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奖补资金207.74亿元,惠及中西部725个县8万多所学校近130万名教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通过“特岗计划”、中小学银龄讲学计划、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等,为贫困地区输送了大量优质师资力量。其中,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推出的“特岗计划”实施15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10亿元,累计招聘95万名特岗教师,覆盖中西部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

  国家下大力气重点突破、补齐短板,老师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学校的教学环境越来越好了,孩子们的变化也让我骄傲。和孩子们在一起久了,感觉总有做不完的事,唱不完的歌。”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希望小学音乐教师王杨颖是一名“90后”特岗教师,她说:“我想给孩子们最好的陪伴,未来,我会继续在教师岗位上砥砺前行!”

  希望的田野上,广大乡村教师正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展现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5

  8月的华坪县连续高温,热得像一个大蒸笼。

  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和老师们聊着今年孩子们的高考成绩:“159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线以上有70人。理科最高成绩651分,文科最高成绩619分……”她满脸透着喜悦之情。

  她叫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40多年来,她始终坚守云岭深处的贫困地区,拖着病体全身心投入教育扶贫主战场,用大爱筑起师德丰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境界。她先后荣获“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云岭楷模”等40余项荣誉。

  “让不幸的孩子都有妈妈”

  今年63岁的张桂梅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72年她跟随姐姐来到云南参与“三线建设”。1995年,丈夫患上胃癌,她花光所有积蓄也未能留住丈夫的生命。第二年,张桂梅带着丧夫之痛,从大理市调到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

  那几年,张桂梅经常看到一些因家庭变故成为孤儿的孩子,这让她感到一阵阵心痛。她心想:怎么能帮帮他们?让这些不幸的孩子都有妈妈。

  1998年7月,张桂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宣誓后,她更坚定了要帮助这些不幸孩子的信念。20__年,有关部门派人找到张桂梅,希望她能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院长。张桂梅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成了54个孩子的妈妈。

  “每个孩子背后都有许多不幸的故事,每个孩子心里都揣着一块冰。”提起儿童福利院孩子们的身世,张桂梅一脸难过。她说:“我要加倍呵护这些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张老师虽然不是这些孩子的亲妈,但却比亲妈还要亲。”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赵建英说,多年来,张老师全身上下患有近20种疾病,她却一点儿不在乎,只要不晕倒绝不去医院。但若是孩子生病了,她便马上送去医院治疗。

  去年12月,福利院的孩子王龙朗出水痘住院,张桂梅拖着病体每天去医院探望。王龙朗康复出院后,她又忙着制作锦旗送到医院。她说:“要让孩子从小心存感恩之心。”

  截至目前,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先后收养了136个孩子,其中50多人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今年25岁的张惠华,是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孩子,现在华坪县石龙坝镇工作。他告诉记者,是张桂梅妈妈改变了他的命运,他要像张妈妈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让大山里的女孩都有书读”

  “一座高高的山上坐着一个小女孩,身旁放着一把镰刀和箩筐,望着远方发呆……这画面到现在我都无法忘记。”张桂梅哽咽着说,当我下车询问小女孩怎么了?她哭着告诉我,想读书,可家里穷,要让她嫁人。

  小女孩的话和渴望读书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张桂梅的心,她觉得应该给山里的穷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便萌发了创办一所女子高级中学的想法,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中。

  张桂梅开始四处募捐。大家都说她异想天开,可她仍旧咬牙坚持。20__年,作为党代表在出席党的xx大期间,有位记者问张桂梅:“你的梦想是什么?”她深情地说:“我的梦想是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山里的女孩子都有书读。”当时有人问她:“贫困山区那么多女孩子读不上书,你一所高中又能帮助多少人呢?”张桂梅坚定地说:“能帮一个是一个!”

  在张桂梅的呼吁下,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关心支持,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

  20__年,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学了。第一年招收了100名贫困家庭的女学生。12年来,先后有1700余名女学生从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走进大学校门,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连续8年高考升学率居丽江市第一名。

  “只要党员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万事开头难。办学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建校初期,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食堂、厕所,学生和女教师只能挤在教室里睡觉,男教师则睡在楼梯间。没多久,17名教师有9名辞职离去,6名学生提出转学,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时,张桂梅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额头、后脑、手臂上鼓起很多小包,长骨瘤,肺上有结节,呼吸困难。每天,她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想办法把学校办下去。整理档案时,她无意中发现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张桂梅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当天,她便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入党誓词,诵读《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经典文章,大家郑重承诺: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后来,学校成立了党支部,张桂梅任党支部书记。经过深入思考,她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学理念,依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等学科改进课堂教学,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为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还开创了“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等“五个一”活动。

  “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高一刚进校的第一课,校长并不直接谈高中阶段的学习,而是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华坪女子高中毕业生邓婕说,经过高中三年红色文化的熏陶,使我变得更加坚强独立。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学习共产党员吃苦耐劳、冲锋在前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钦佩。“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妈”、“张妈妈”。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县民族中学的学生和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校园妈妈”、“张妈妈”。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想一天天成为现实,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

  她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幸运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张老师的生命价值观非常清晰。

  我们学习她,首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一个党员,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们学习她,学习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7

  张桂梅在建立女子高中初期时,学校的条件极其艰苦,整个学校除了一栋教学楼之外,食堂、宿舍、厕所、围墙等配套设施都没有,更没有保安。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__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8

  什么是榜样?

  榜样是清风,吹动一颗又一棵树。

  榜样是水流,推动一帆又一帆行舟。

  12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授予张桂梅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2月5日,在昆明至北京CZ3998航班上,张桂梅收到一份来自南航乘务员朱静怡的信。

  信中,朱静怡对“榜样”张桂梅说:“智者度己,圣者渡人,您才是真正伟大的人。再多的文字都表达不出我内心对您的敬佩,只能通过您的故事激励着我,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姐妹们。”

  “第一次听说张老师的事迹是通过微博,有一个博主讲述了张老师和华坪女高的故事,我看了以后十分受触动,便去搜索了她的相关纪录片,纪录片看到一半我就感动得流泪了,从此张老师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静怡说。

  “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飞机客舱里,张老师的胃不太好,我们乘务员同事及时向她递上了一杯温开水,并向她致意。”朱静怡回忆起见到张桂梅的场景,“张老师和我们的交流都很温和谦逊,是一个很温柔的人。”

  朱静怡告诉小编,自己发自内心地敬佩张桂梅,当在自己的航班上遇见张桂梅时,她内心十分激动,但是因为知道张桂梅身体不太好,怕过去说话会打扰到张桂梅休息,便决定写一封信,等落地后再交给张桂梅。

  落地后,朱静怡亲手将信件交到了张桂梅手上说:“张校长您好,我看过关于您的纪录片,并且被您所深深感动。”

  “张校长听到后,慈祥地拉着我的手,注视着我听我把话讲完。我看到张校长认真的神态,又想到她平时在学校里的辛劳,不由得有点哽咽地说,‘您一定要保重身体,一定要健健康康!’

  “张校长听完后,紧紧拥抱了我,那一刻,我才感受到她身上的温柔与强大。随后我和主任乘务长一起,将张校长送至登机口。张校长和我们挥手告别并表达了这一路对我们客舱服务的认可和感谢。”

  张桂梅的什么精神让一名年轻的乘务员如此敬佩?

  朱静怡说:“张桂梅老师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她拖着生病的身体为大山里的女孩们创造教育条件,为她们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改变了她们的人生。

  张桂梅校长的伟大并不在于她不凡,而恰恰是因为她平凡,她用一生的执着,让我们见识到平凡的身躯里,可以蕴藏着多么震撼人心的力量。”

  朱静怡还说,在以后的飞行生涯中,自己也会向张桂梅校长学习,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深入贯彻南航亲和精细的服务理念,为公司和民航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机舱里的一场偶遇,敬意满满的一封书信。

  这也许就是榜样的力量,无需多言就能感召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理想,同时对他人的困境充满悲悯与同情。

  古人常讲见贤思齐,希望张桂梅这份榜样的力量能够在更多人之间传递,鼓舞与感召我们每一个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满希望,也让他人因为我们的积极向上而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张桂梅,女,满族,黑龙江牡丹江人,1957年6月出生,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

  张桂梅同志对党忠诚,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在脱贫攻坚一线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她牢记宗旨,坚持为民情怀,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从20__年起锲而不舍四处奔走,克服资金难以筹集、贫困山区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等一系列困难,在20__年8月成功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为贫困山区女孩的追梦人生点亮了希望之光。

  她坚守初心,坚韧执着,面对女高初创时条件艰苦、缺少师资力量的不利局面,推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开展党员一律佩戴党员徽章上课、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观看一部红色影片、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的“五个一”活动,以党建引领办教育,帮助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在1997年4月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后,她仍然坚持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坚持家访11年,行程近11万公里,覆盖学生1345名。为让失去双亲的孤儿有一个“家”,她从20__年起一边任教、一边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当好136个孤儿的“妈妈”,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她将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累计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把一切都献给了党、献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那是大约20年前的一天。山路边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手里拿着镰刀,身边放着一个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头。张桂梅看见了,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读书,但是家里没钱,给我订婚了,收了彩礼要让我嫁人。”张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试着劝返,说:“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管了。”可即使这样,女孩的母亲仍坚决不同意孩子回校读书,甚至以死相逼。张桂梅无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来。

  怎么样才能救救这样的女孩子呢?这个难题久久萦绕在张桂梅心头。

  当时的张桂梅,已经是华坪县出了名的“好老师”,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是数十名孤儿的“妈妈”。

  当老师,张桂梅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们不读书的理由多种多样:为了给弟弟交学费,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因为收了彩礼,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准备嫁人了。当“妈妈”后,张桂梅又了解到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身世,他们的母亲有的因杀死家暴的丈夫而获刑,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而死亡,留下孤苦无助的孩子。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有些“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来越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

  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雨淋,被冷落,被唾骂,却只筹得一两万元。直到20__年,张桂梅当选党的xx大代表,赴京参会期间,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采访报道让更多人理解了张桂梅的女高梦。

  20__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生100人。她们大都来自山区,多数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一些孤儿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还想上学,华坪女高都向她们敞开怀抱。三年后,她们中有96人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学。自20__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学校综合排名连续10年位列丽江市一区四县榜首。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1968年,850名英国福特汽车公司位于达根纳姆的工厂女工走上街头,抗议因性别歧视而产生的不公平的工作待遇,这场罢工很快席卷全英国,最终使英国实现了男女员工的同工同酬。

  如果不是《达根纳姆》这部电影,谁也不会想到,在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仅仅是在49年前,才将“男女同工同酬”作为一个合理的诉求摆出来。

  而在中国,“男女同工同酬”却早已于1953年就被写入宪法。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现已九十高龄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便是这一大事件的推动者。

  申纪兰是谁,相信大多数国民并不陌生,她的人生履历里这些亮点足以让人过目不忘:全国唯一一名连任13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道德模范……

  申纪兰17岁嫁到山西平顺县西沟村时,可是一把干农活的好手,可是,村里的风气却让她有些沮丧,“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男人上户,女人不上户”就是当年的农村现实,女人在家不是带娃,就是煮饭,几乎没什么话语权。

  虽然现状让申纪兰有些愤懑,但她心里也暗暗地较着劲,在农业生产中,申纪兰跟男人一样撸起袖子拼命干,22岁那年,由于她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她被村民们选为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申纪兰意识到,现在终于能说上话了,得为妇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第一步,是想办法让妇女们下田,好多妇女们在家呆了半辈子,不愿意出来。村里有个胆子小又保守的李二妞,申纪兰也不嫌烦,直接跟到她家劝她:“你在家窝着,穿的破、吃的差、还常受气,到合作社劳动,给家里多分粮,增加了收入,你男人肯定对你好。”终于有一天,李二妞跟着申纪兰扛着农具下田了,慢慢地,那些天天围着灶台转的女人都逐渐跟着申纪兰走上了地头。

  虽然大多数妇女已经跟男人一样干起了农活,但在劳动中得到应有的尊重才是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有一天,撒粪劳作之后,记分员给干同样活儿的男劳力都记了10分,女劳力却只记了4分,申纪兰当场提出质疑,记分员说,“男的就是比女的强嘛,地里的哪项技术活儿不是男人干的呢?”于是就有妇女开始抱怨:“男人一天记10公分,妇女只记5公分,还不如在家里纳鞋底呢!”

  怄了一口气的申纪兰在接下来的“耙地”活儿中,一定坚持要去做男人们的踩耙工作,显然,她要跟他们比个高低。整整一天劳作下来,无论男女,都对她耙的地赞不绝口,就这样,申纪兰为妇女们赢得了第一个10分!

  有了成功的经验,申纪兰顿时有了干劲,她趁热打铁,与村里几位妇女积极份子一起向社里提出“男女干一样的活儿,应记一样的工分”,且真刀实枪地跟男人们来了一场实力大比拼,比赛科目有放羊、耙地、站耙、下地间苗等等,不仅在工作强度上不输男人,而且她们动作更麻利更灵巧,男人们终于服了气,社务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确定了男女同工同酬这套新的分配方法。

  申纪兰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事迹很快就在百姓间传开了,1953年,《人民日报》以《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为题报道了西沟村妇女争取权益的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申纪兰所在的西沟村,以“中国最早实现同工同酬”被载入史册,“男女同工同酬”也逐渐在全国普及,并在1954年被写入新中国《宪法》。

  1953年,申纪兰第一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被毛主席接见,毛主席高兴地握着申纪兰的手说:“很好,你是农村妇女的带头人,妇女是半边天,你这个头带得好。”

  当年申纪兰嫁到西沟村时,那里的山是石头山,河是乱石滩,在申纪兰的影响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西沟村这片贫瘠的土地,现在已经拥有了1.5万亩的成材林,12万株经济林,农村人均收入9800元。

  在劳动中获得解放,在解放中获得尊严。申纪兰一生都未曾离开劳动,她用自己的一生向中国妇女们传递和验证了劳动的价值。作为唯一一位连续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的代表,申纪兰不愧为中国人大制度的“见证人”和“活化石”。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1月14日,张定宇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的妻子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向镇定的张定宇,突然慌了神。晚上,在开车去探望妻子的路上,张定宇哭了。

  相伴28年,那是最令张定宇感到害怕的一个晚上。坐在隔离病房里,张定宇陪妻子聊了会天。看着她呼吸窘迫,虚弱不堪的样子,张定宇十分痛苦。

  之后的3、4天,金银潭医院接诊的病人越来越多,张定宇分身乏术,实在顾不上再去探望妻子,他非常内疚,在后来的采访中说:“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

  不久后,好消息传来,妻子在使用抗病毒药物后,病情有所好转。1月29日,她正式痊愈出院,回家休养。

  2月3日,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通告,为表彰张定宇同志的先进事迹,决定给予张定宇同志记功奖励。

  2月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给予张定宇记大功奖励。

  2月9日,农历十五。在中央电视台的元宵特别节目上,主持人水均益连线了正在前线的张定宇医生。在白大褂的左胸上,张定宇别了一枚党徽。他说,感谢全国人民的驰援,我之前每天睡3小时,现在我可以睡6个小时了,“非常感谢大家,我的睡眠是全国人民给的。”

  截至10日晚,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以及驰援武汉的各地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医院累计收治病人1500余人,部分病患已顺利出院。金银潭医院共有9名医护人员院内感染,一些已出院,没有重症案例。这同张定宇早期的敏锐、雷厉风行的举措不无关系。

  2月4日凌晨1点,张定宇到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查看这里的筹备状况。在网友上传的视频中,他一路蹒跚跛行,留给人们一个急匆匆的背影。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采访前一天,我再三跟武警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的甘剑干事确认:能否见到张楠的父母并采访他们?几次得到肯定的回复后,我几乎一夜失眠。

  张楠牺牲时,他的姐姐才过世一年,张楠年过六旬的父母在这么短时间內先后送走了自己挚爱的一双儿女。我知道每一次采访都是对张楠父母的伤害,可这个问题又似乎无法避免,难以成眠的我只希望两位老人身体健康,第二天见面,发现二老看起来气色都还不错,悬了一夜的心终于放下了。

  20xx年7月末,张楠牺牲的消息刚刚传回国内,很多人并不相信我们的武警战士会牺牲在异国他乡。无怪大家的不相信,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想象索马里的战火纷飞。而张楠是武警系统在国外执行警卫任务时牺牲的第一个人。

  张楠的妈妈朱丽萍和爸爸张圣林都是朴实而又要强的人。张楠犯的一点小错都会被他们严厉的批评教育,哪怕只是因为放学后饿狠了的张楠吃光了家里仅有的三颗苹果。他们教育张楠的方式或许严厉,但他们对张楠的爱丝毫不比天下任何一对父母少。

  张楠灵柩回国时,坚强了一辈子的朱丽萍痛哭失声,一声“楠儿啊!”让无数人落泪。这是只吃了她一个月奶水就因她工作繁忙被送回老家的楠儿,这是温和懂事每逢假期都要看望全家老小的楠儿,这是被战友称为‘铁楠’让她无限骄傲的楠儿,这也是有危险任务永远冲在前方负伤也不让家人知道的楠儿。

  朱丽萍曾对张楠说“儿子,你孝顺妈妈不用给妈妈买任何东西,只要能给妈妈尊严就够了。”孝顺的张楠入伍20xx年来,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捧回了一摞,两枚三等功军功章熠熠生辉,这是朱丽萍最宝贵的财富。只是谁都没想到,张楠最后带给妈妈的荣誉是“献身使命的忠诚卫士”称号。

  回顾张楠的人生履历,参军入伍是他的坚持,续签士官是他的坚持,去索马里执行安保任务更是他的坚持。在张楠想续签上士时,朱丽萍曾特意从老家赶到临沂,劝说张楠回家,看到张楠态度坚决,朱丽萍妥协了。当被问及是否后悔送张楠当兵,是否后悔支持张楠去索马里执行任务时,张楠父母非常坚决的说,“不!”

  朱丽萍只是后悔自己的粗心大意。张楠第一次负伤时,曾在视频通话里问她:“妈妈,你看我有什么变化?”朱丽萍说张楠白了瘦了,还批评他总是打哈欠没精神,张楠笑着对妈妈说以后会注意。她不知道,这时张楠因为伤口疼痛,已很久没有睡上安稳觉。

  采访结束前,朱丽萍突然对我说:“张楠没走,张楠现在离我们很近。”

  “什么?”朱丽萍带着方言的话语让我一愣。

  “我一直觉得张楠就在我身边,他没离开。”朱丽萍又说了一遍,张圣林在她身边认同的点了点头,那一刻我突然说不出任何话,他们是真正的英雄的父母,英雄不朽,张楠没有离开!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张桂梅在她收养的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太多的不幸。不少孩子由于父母缺乏文化,从小接受不到应有的教育,家庭也无法摆脱贫困。这使张桂梅悟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解决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要从提高妇女素质入手。”因此,她一直十分关注偏远贫困山区女童教育问题。她认为,偏远贫困地区的落后,主要是教育的落后,而教育的落后又集中体现在女童受教育程度低。女童教育成为提高偏远贫困山区人口素质,改变贫困面貌的关键。基于这样想法,几年来,她致力于兴办一所贫困女子高中,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出席党的xx大期间,张桂梅不止一次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在中央人民广播网演播室,她接受了9岁小记者吴梓曼采访。小记者向她提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魔法瓶,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张桂梅饱含深情地说:“我有一个梦想,梦想让山里的孩子都有书读,梦想山里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看到xx大报告提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句话,张桂梅激动不已。她说:“国家提出这样的教育发展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山里的孩子渴望知识,渴望改变他们的命运,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现在面临的困难还很大,需要全社会伸出援手,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山里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高中阶段的教育。”

  作为党代表出席党的xx大归来以后,张桂梅一边忙着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宣讲xx大精神,一边为兴办贫困女子高中、新建“儿童之家"奔波。11月7日上午,在给全县的企业老总宣讲xx大精神时,张桂梅用自己亲历xx大的感受和一桩桩具体的事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老总们。一位煤矿老板激动地说:“面对奉献两个字,我自愧不如。什么是奉献?在张老师身上就可以找到最好的答案。”不少老板表示,一定全力支持张桂梅,帮助她把爱的奉献延伸下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桂梅一直为之呼吁的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在xx大上已经引起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她苦苦追求的兴办贫困女子高中,也引起了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10月31日,丽江市已经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正式决定启动贫困女子高中建项目。现在,张桂梅的计划是面向丽江市的华坪、永胜、宁蒗、玉龙4个县的偏远山区招收4个班200名贫困女生,并于20__年3月,先招初三预备班,9月正式就读高中。

  与此同时,长期借用华坪县福利院房子生活的“儿童之家”的孩子们,也即将拥有他们自己的新家。华坪县已落实3亩土地,并由县政府安排100万元,中海房地产开发公司出资100万元新建“儿童之家”。目前,这个项目已经正式开工建设。据悉,新的“儿童之家”建成投入使用以后,张桂梅收养儿童的规模可以扩大到100人。到那时,可以有更多的儿童分享到她的母爱。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想一天天成为现实,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暴雨来袭,清涧灾情告急!

  进入7月份以来,清涧县连续遭受强降雨袭击,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局地山体滑坡,清涧县所有乡镇受灾,城乡居民财产、市政设施、交通道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遭受严重损毁,初步统计造成直接损失7.17亿元。红枣一直是清涧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7月上旬正值红枣开花坐果期,连续强降雨造成全县50万亩红枣盛果林落果达3成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以上……

  面对罕见灾情,清涧县委、县政府组织县直各部门全力配合各乡镇做好抢险救灾工作,数万名干部群众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形成了一道抗灾害、保民生的坚实屏障。

  汛期来临之际,清涧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防汛工作专题会议,强调“一定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确保人民群众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抢险救灾工作会议,针对隐患地段的抢修措施进行专题研究。同时,成立了13个排查工作组,对全县重点区域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并组织抢修受毁公路、通讯和供电供水设备,确保公路、通讯畅通和供水、供电安全。

  在史无前例的灾害面前,清涧能够无一人伤亡,与该县在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来临前坚决执行“三个必须”紧密相关:即所有靠山窑洞内的居民必须全部搬走,所有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地段的居民必须全部搬走,所有低洼地段的居民必须全部搬走。该县及时转移安置居民7000多人。并对撤离群众原住房屋、窑洞采取加贴封条、替换门锁、停水停电等措施,并安排专人进行严格监管,严禁心存侥幸的群众返回居住。

  回忆起7月14日窑洞被掩埋的情景,清涧县双庙河乡贺家畔村的白家和感到十分庆幸。7月14日,乡干部们在贺家畔村排查中发现,白家和家的窑洞存在山体滑坡隐患。乡干部们反复劝说白家和夫妇撤离,但白家和坚决不愿意撤离。工作人员经过短暂商量后,强制他撤离到贺家畔村学校居住。仅仅撤离出来两个多小时后,白家和家窑洞边发生了严重的山体滑坡。安然无恙的白家和感激地说:“是乡政府干部救了我全家人的命”!

  灾难给人的痛楚是刻骨铭心的。但在防汛救灾过程中,感动、真情随处可见。清涧县在防汛救灾中凝聚的正能量不断涌现。

  7月25日清晨,清涧县再次遭受强降雨突袭。该县城管局当即组织三路救助队,分别来到隐患存留的东门湾、西沟贬、赤土沟等三个村。在西沟贬村旁210国道上,淤泥越积越多,顷刻间堵住了路边的下水口。城管局副局长韩龙在如注的雨水中,用钢筋捅,用铁锨铲,用手刨,最后爬到桥头找出水口后自己累得都快站立不住了……两小时后,该段路上下出水口全部贯通。

  清涧县设立了石台寺小学和师家园则小学作为撤离群众的临时集中安置点。受灾群众陈彦斌说:“乡政府给发了新被褥,还发了200元临时生活补助。”

  据介绍,为安全度汛,清涧县还专门下发了300万元的防汛专项资金,目前,窑洞坍塌住户每户得到500元补助,因灾难撤出住所的得到200元补助。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榜样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更应主动向李夏同志看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勇于奉献!”……8月21日上午,来自铜陵市纪委监委机关第一支党支部和驻市人大机关纪监组的1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走进李夏工作的第一站——铜陵市地震局,与李夏生前同事——市地震局全体干部职工一同召开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交流会,回忆李夏同志在市地震局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共同缅怀李夏同志的感人事迹。

  壹

  李夏生前系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8月10日在抗击台风“利奇马”中,突遇山体塌方,英勇牺牲,年仅33 岁,将宝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抗灾抢险的路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忠诚、责任和担当。20__年2月,李夏考入铜陵市地震局,从事地震监测和地震应急工作。这里也是他迈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站。

  贰

  在市地震局废弃的老办公楼,李夏生前同事吴密深情回忆李夏在铜陵工作生活的点滴往事。

  “第一时间获悉李夏同志的噩耗后,我感到非常惋惜和痛心!”作为李夏亦师亦友的市地震局局长汪绍平来说,这种“悲痛”是刻骨铭心的,久久难以抚平。在与李夏共事的3年半时间里,作为李夏曾经的分管领导,汪绍平见证着他的快速成长。日常工作中,李夏潜心钻研地震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无论是本职工作还是还是上级交办的临时性任务,总是竭尽全力高质量完成;在野外地震监测现场、地震应急救援一线,他总是冲锋在前、无怨无悔,多次在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工作中为单位争得荣誉。

  在学习交流会上,众多李夏曾经的同事、好友,在泪水与悲恸中追寻他初心起步时光的点点滴滴。“他是一位勇士、是一位英雄,激励着我们每个人不断去前行。”对同事兼好友王群来说,在工作之余,李夏还是个非常热爱生活的大男孩,能烧出一手好菜,会主动分享旋律优美的歌曲。只是噩耗来得太突然,她还一时接受不了他离开人世的现实。

  叁

  英雄的事迹很生动丰满,也很感人励志,在给人以心灵洗礼的同时,正在激发出感染人、教育人、影响人、带动人的力量。市地震局的同事好友饱含深情,纪检监察干部们也热泪盈眶。

  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严永平表示,李夏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在他身上无不体现了忠诚担当、爱岗敬业。要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以实际行动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长白山南麓,浑江东岸,苍松翠柏间,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陵园巍然矗立。

  在这里,有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战功;在转业地方后的60多年,他恪尽职守、默默做着杨靖宇将军烈士陵园的“守陵人”,用一生点燃信念的火种,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他是95岁高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首任所长徐振明。

  两次荣立一等功

  谈及往事,老战士徐振明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1942年初冬的一天,徐振明在参加山东莒县伏击日军的一场战斗中,在山坡上向敌人射击。突然,一发炮弹在他身后爆炸,他的后背瞬间被炸伤,鲜血浸透军装,他一下子就晕了过去。

  在徐振明被抬去后方医院的路上,日寇开始了疯狂突围。“八路军常讲‘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用叫唤’,面对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离开战场?”苏醒后,徐振明忍住钻心的疼痛,“腾”地一下翻身爬下担架,捡起枪支和弹药,返回阵地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战友们被徐振明的顽强斗志深深鼓舞,大家并肩血战直至胜利。徐振明因此荣立参军后的第一个一等功。

  1950年10月,身为步兵连连长的徐振明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过去父亲参加过多少次战斗,他也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时停下来就打仗,打完仗就行军。但那场拉锯战,尤为惨烈。”徐振明的儿子徐永军告诉记者,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徐振明先后参加了松骨峰阻击战、“394.8”高地战等著名战斗。那时天上敌机狂轰滥炸,地面枪林弹雨,在争夺394.8高地的拉锯战中,父亲所在连全体官兵奋勇杀敌,最后仅幸存10来个人。经过这一战,徐振明第二次荣立一等功。

  选择为杨靖宇将军守陵

  “杨靖宇将军身上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千万八路军将士的斗志,能为英雄守陵我感到光荣。”虽已离休,可每当被问及“守陵”的初心,徐振明总是这样回答。

  1942年,不满18周岁的徐振明光荣入伍。新兵培训时,他曾听教导员多次讲述杨靖宇将军的英勇事迹。从那时起,杨靖宇就成了徐振明的精神偶像。

  1958年,徐振明转业到地方,面临3个职业选项:一个是招待所所长,一个是福利院院长,还有一个就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没有丝毫犹豫,他选择为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守陵。

  为了让长眠于此的英烈安息,徐振明踏查山前山后,规划设计绿化方案,带着陵园职工一起挥锹抡镐、栽植松柏、种花种草。“那时候他恨不得天天‘长’在陵园。”徐振明的妻子龚凤兰说,遇到刮风下雨,即使是半夜,徐振明也会到陵园巡查,看看屋瓦有无漏雨,看看树木是否折损,从之前的荒山秃岗到现在的满岭翠绿,这里的每一棵树木,都见证了他的执着与坚守。

  把革命先辈的精神传承下去

  1980年,徐振明离休时,劝说即将参加工作的儿子徐永军到革命烈士陵园工作,将守护陵园的“接力棒”交给了他。

  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凝聚了徐振明大半生心血,是他的精神寄托,他舍不得离开这里。经过再三申请,已离休的徐振明又回到陵园当起了门卫。如今,身体行动不便的他,仍不时回到陵园看看。

  “‘不能忘本’,这是父亲过去常跟我说的话。”徐永军说,父亲还经常应邀为学生和部队官兵上革命传统教育课,他以亲身经历讲述那些感人的事迹和难忘的经历。“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们从小就在心底里埋下了红色种子,更加尊重英雄、爱护烈士陵园。父亲的愿望就是希望年轻人多了解历史,把革命先辈的精神传承下去。”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今年11月11日,中国工程院澜沧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班首届电商班开班。朱有勇在班上教授农民自己开网店,把大山中的优质农产品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中。他还设想引进区块链技术,解决中药材的全流程追溯问题。

  “林下药材可以做成大产业,不仅是林下三七,还有重楼、黄精、石斛等。我们想摸索一套科学办法,让药材回归深山老林。”“我们希望以优质的药材原料,为中医药发展作一份贡献。”

  一颗初心,始终跃动,正如他的入党誓言——

  “团结广大群众,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服从祖国的需要,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了这句誓言,1996年,朱有勇在悉尼大学完成了分子植物病理学有关项目研究,回到了云南农业大学:“宾馆再好不是家。我能回到祖国,为自己的家乡做事,比什么都有意义。”

  为了这句誓言,20__年,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朱有勇向组织提出,希望继续专心搞科研,不再担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

  朱有勇科研成果丰硕,头衔众多,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教学名师等等,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农民院士”。

  “脱贫攻坚带给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级干部群众才是真正的脱贫主力军。我是一个教书匠,更准确地说,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有幸参与了这个工作,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澜沧江边蒿枝坝,林下药材满山崖,生态有机三七花,人人见了人人夸……”蒿枝坝的村民,都喜欢唱朱有勇根据山歌编的这首《蒿枝坝的花儿开了》。

  蒿枝坝村道路旁,遍布一种名为三角梅的植物。朱有勇在蒿枝坝扎根后,就引种了这种花。

  他有一个想法——等闲下来,把自己和身边的人们在这场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决战中历练并成长的故事写成一部小说,书名就叫:蒿枝坝的花儿红了。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19

  张贵斌特别热心,在村里时,谁家有困难,他肯定尽全力帮忙;当信用社主任时,有几个困难户贷款还不上,他就自己掏腰包帮着还。大伙儿打心眼里敬佩、信服张贵斌。

  工作中,张贵斌始终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1962年,张贵斌到海城农电局西柳供电所任会计,他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力求账目清清楚楚。西柳供电所距农电局15公里,张贵斌经常拖着伤腿,骑自行车去局里办事,每一个往返都要三四个小时。寒来暑往,这一干就是6年,张贵斌从没耽误过工作。

  “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张贵斌自制了一个钱褡子,一分不差地将带着体温的往来款送到、领回。”张贵斌的老同事赵汝策告诉记者,张贵斌不仅在会计岗位上特别称职,调到海城农电局器材库工作,同样是一把好手。

  到器材库工作后,张贵斌的主要工作是从火车站接运器材。一列车电杆电线变压器,靠人拉肩扛装上马车,一干就是十天半个月。张贵斌与同事赶着马车去车站接货,经常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但在张贵斌的带动下,大家伙从没有过怨言。

  1978年,张贵斌离休。当时,正值器材库扩建,海城农电局特返聘张贵斌负责扩建工程。“30多年前,物资存放全靠记账,那可是良心活儿,组织上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国网海城市供电公司经理宁辽逸说,张贵斌就是一名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优秀党员。

  张贵斌处处为企业、为国家着想。这几年,张贵斌因病经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条件好的医院,也可以住时间长一点,可他从来都是刚好点就出院。他跟孩子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孩子去报销,拿自己的工资去买。他说,国家给的工资不少,不能再花国家的钱了。

  “相比于牺牲的战友,我很幸福。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对照党章,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些不算什么。”面对人们对自己“舍生忘死、报效祖国,深藏荣誉、甘于奉献”的称赞,张贵斌这样说道。

  一次庄严承诺,一生忠诚不变。

  张贵斌,一位耄耋老人,以始终坚守的初心,昭示着一名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0

  20__年的开端,正在大家欢天喜地迎接着新年,兴高采烈地准备着阖家团圆时,一场疫病从武汉出发向神州大地席卷而来。我们还未搞清楚它姓甚名谁时,它已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卷走了一些人宝贵的生命,使这本该充满着阖家欢乐欢声笑语的美好时节里,人们的内心变得压抑、恐慌。“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我和所有的同学们一样,为了避免为国家添乱,天天宅在家里时时刻刻关注着疫情的实时情况,为那些不幸患病的人们而揪心。即使必须外出时,也带好了口罩,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凶残的病毒侵犯。窗口看出去,路上的行人们没有一个不带着口罩,都行色匆匆、脸色凝重。

  在这种危机时刻,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们都站在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众志成城为我们打开了绿色的保护伞。在人们纷纷避让不及的时候,他们逆行的身影是最美的风景线,是寒冷冬日里的一股暖流。

  我很骄傲的说,我家也有一位这样的“战士”。我的妈妈十七年前在三甲医院急诊工作,抗击过同样凶猛的非典病毒,现在虽已成为社区医院的护士,却仍然恪尽职守。虽然她和同事们不需要去武汉为患者们治病,但他们有一个同样重要的任务——穿着隔离衣,在城市的高速公路入口对出入人员的身体进行检查,守住我们上海家园的第一道关。妈妈告诉我,他们站岗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不能休息,不能上厕所,在半夜的凛冽寒风中瑟瑟发抖,进来的每一辆车都要检查询问,坚持为司机们测量体温查看有没有异常。有些高的大卡车,还需要爬到车窗边,一手拉着反光镜半悬空着工作,第二天手都抬不起来。有一个医生还因为天太黑不慎掉入了岗亭边的一个坑中,他爬上来之后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泥土就继续工作,不愿浪费一点时间。当我为妈妈担忧时,她却说:“每个医务工作者在疾病面前就是一个战士,召必回,战必胜,不能做逃兵,打退堂鼓,一旦国家和人民有需要,我们都会站出来的。所以,你也跟同学们说,别太紧张,保护好自己,你们有咱们呢!”

  是啊!有这些千千万万像妈妈这样的叔叔阿姨英雄们的保驾护航,我们不会害怕,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共渡难关。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1

  27日下午,省委宣传部、省工商业联合会、苏州市委在南京联合举行崔根良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省委、宣传部长王燕文出席报告会并讲话,副省长马秋林主持报告会。

  崔根良是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4月29日,中宣部授予崔根良同志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报告会上,崔根良真情讲述了自己创业创新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感悟,报告团其他成员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式展现了一位成功企业家、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事业追求和精神境界。

  王燕文说,崔根良同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是当前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是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榜样。向崔根良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实业报国、追求卓越的境界和担当,像他那样敢想敢干、矢志追求,用拼搏成就大业,用创新改变未来,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国家责任,在不懈奋斗中不断开拓事业新局面、人生新境界。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品格和风范,像他那样把忠诚作为立身之本,始终不忘根本、不忘初心,坚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习他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的情操和胸怀,像他那样常怀感恩之心、常为善行义举,在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和弘扬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向崔根良同志学习活动,作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要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崔根良同志先进事迹,进一步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引导广大党员、企业家和干部群众努力为谱写好中国梦江苏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马秋林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企业家要认真领会贯彻省委要求,以崔根良同志为榜样,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为推进“两个率先”,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智慧和力量!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2

  李夏同志生前和我们一样,是一名乡镇纪委书记 ,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他在面对险情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是什么样的精神鼓舞着他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毫不退缩?我想,那就是“初心”。李夏同志用自己年仅33岁的生命,书写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无悔青春。

  初心是什么?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认为初心就是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履职尽责,提升执纪监督问责能力,做好反腐败工作。

  初心源于信仰,我坚信李夏同志是一个对组织、对人民、对党有着无限热爱的人,是一个对初心、对使命有着坚定信仰的人,是一个对人生、对理想有着执着追求的人。李夏同志是基层千千万万纪检监察干部的一个缩影,更是乡镇纪委书记的优秀代表。一个人的优秀绝不是偶然,而是长期的日积月累,历经打磨后刻在内心深处的烙印,李夏同志正是这样。他心中有党,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他心中有群众,对贫困帮扶对象问寒问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心中有责,对纪检工作胸怀热爱、严格执纪,工作业绩突出;他心中有界,严于律己,对自己要求高人一等。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对工作踏实尽责、对群众耐心细致,工作交给李夏很放心。我们要向李夏同志学习,做到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只要有需要,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时的初心和誓言。

  初心就是担当,当组织安排李夏到最偏远的荆州乡工作时,他的爱人很心疼,然而李夏只说了一句,工作总要有人干。正是因为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和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担当有为,所以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不掉链子不推诿,关键时刻冲上去,危急关头站出来。

  我要向李夏同志学习,把尽职尽责当做是工作标准,把工作岗位当做为群众服务的舞台。心中有群众,冷暖想群众,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一要学习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李夏同志聚焦主责主业,严格监督执纪,在纪检岗位工作业绩突出,在纪检业务中,敢于较真。这就是纪检工作的标准和规矩,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要学习他心系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的为民情怀。李夏帮扶的贫困户有6户,他积极地为贫困户发展产业、申请补助而奔波。李夏家在外地,平均每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他愧对家人太多,却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记在心上;三要学习他恪尽职守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李夏坚定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每一个危难时刻,李夏同志都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冲锋在前、无私无畏的精神已成为流淌在李夏血液中的深深烙印。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初心不因来路遥迢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相信很多人都记住了李夏同志的微信签名,我也相信会有更多的纪检监察干部会续写好李夏同志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我要学习李夏做到对党忠诚、自身干净、勇于担当,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困难危险面前敢于冲锋,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3

  如今,走在城市的大街上,徜徉在乡村的阡陌间,人们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享受着公平正义的社会给自己带来的福利。每个人,不论性别如何,都能享受发展带来的机遇,获取劳动创造的收益,拥有奋斗得来的幸福。

  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解放前,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是压在妇女身上的一座大山。这种落后观念剥夺了妇女的自由,打压着妇女的社会地位,让中国妇女们不能和男人一样被平等对待。

  那时,在申纪兰的家乡,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有一句流传甚久的说法——“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每次想起这个说法的时候,申纪兰都很生气。

  “旧社会呀,不把妇女当人。妇女只能到院里头,男人就高一步了,就能到县里头。你说这话能有道理吗?我就不服气。”

  1951年,正值解放初,西沟村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申纪兰被选为副社长。当时社里劳动力短缺,社长李顺达鼓励申纪兰发动妇女下地劳动。

  “动员妇女真难呀!”回想刚开始那段时间,申纪兰非常感慨。那年才20出头的她,很快召开了农业社妇女大会,动员村里妇女下地干活。可是到会的还不到一半人,就连那些过去妇救会的积极分子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申纪兰只好挨家挨户去说服。不仅男人们不支持,就连妇女们也觉得出来劳动不如在家看孩子给男人做饭,工作进行得很艰难。

  突破口的打开,始于一位叫李二妞的村妇的改变。

  李二妞是村里出了名的“不出门”,手脚慢不说,对村里的事情也没什么热心。要是能让李二妞下地,其他人的工作就好做了。想到这,申纪兰起身去了李二妞家。

  “刚进她家,我就问:‘家里有人吗?’李二妞在里头说:‘没人。’”回忆到这里,申纪兰叹了口气,“你说明明她就是个人,她还说没人,以前的妇女就是这,只要男人不在家,就当自家没人。妇女在家里没地位,在社会上能有地位?”

  刚开始,对于申纪兰要自己下地这件事,李二妞是很抗拒的。

  “你进步,你去下地。我活了半辈子,死了就是一辈子,解放不解放吧,无所谓。”

  申纪兰急了:“他爹(李二妞丈夫)瞧不起你,你能怨谁?你要劳动了,就能挣上工分,多劳动多挣工分,想换件新衣裳就换,不用靠他爹!”

  第二天,李二妞真的扛个锄头下地了。原来妇女们都不相信她能来,一看连她都来了,全村妇女也就都下地了。

  然而,即便人都来了,积极性还是不高。

  “我黑来(方言:夜里)就想,妇女们不想出来,除了男人们阻拦之外,觉得挣不了几个工分也是个重要原因。”当时,妇女都下地了,可是挣的工分还是“老5分”。那时候10分算一个劳动力,两个妇女只能算一个男劳力,所以妇女只能记5分,这按性别划分的不公道的计分方式,让妇女们没什么干活的劲头。

  只有男女同工同酬,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申纪兰决定在村里组织妇女和男人比赛。

  “理不辩不明!同工同酬为个甚?是说妇女有能力,也能干男人的活儿!要想挣10工分,就要跟男人们比一比,跟他都干一样的活,看谁干得好!”

  以在地里撒肥为例,以前都是妇女们装肥,男人们撒肥。撒肥是个技术活,不容易撒匀,申纪兰和妇女们下定决心要在这里跟男人们比一比。他们各要了一块同样大小的地,比谁能先撒完,并且撒得又快又好。要赢在体力和经验上有优势的男人,关键在于使巧劲。在申纪兰的带领下,女人们先把地划成行,然后一行一行地撒肥,撒进去的肥料又匀又实。不到晌午,女人们就干完了自己的地。

  反观男人们,他们是干一干,歇一歇,抽袋烟,到晌午也没干完。一看妇女干完了,他们有些后悔,后悔不该抽那几袋烟。回忆到这儿,申纪兰笑着说:“妇女们不吸烟,不耽误功夫。”第一次,女人们挣到了10个工分,和男人一样多。

  就这样,男女同工同酬,在这个中国太行山脚下的小山村里率先实现。申纪兰也因此当上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回想过去,申纪兰用无比坚定的话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我带领妇女争同工同酬,就是这个决心,为妇女争口气!人家都说妇女是半边天,我们就要为‘半边天’争光,争气!要是妇女不给妇女争光,你代表什么妇女!”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4

  时代楷模卢永根,他一生极简节约,朴实无华,居住的房子里都是老旧的物品;他有独到的眼光,曾破格提升华农八大金刚,打破了论资排辈的风气,极大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热爱祖国,不仅把青春献给了国家,离开了还把自己仅有的一切都留给了国家热爱祖国。在祖国危难的时候,身在异国他乡的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卢院士就是这么地无私奉献,爱党爱国,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看《时代楷模》,让我看到了平凡的卢永根院士所做的不凡,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在梦想中追求激情,在温暖他人牺牲自己中,获得满足。

  在里面,我看到了卢永根院士的无私。他卧病在床,却把自己的8八百多万元钱全部捐出,那是他与妻子一生中的全部积蓄,而自己却不假思索地全部贡献给社会,自己却生活简朴,自己与妻子还准备在死后遗体捐献,这是他的最后一次对社会的贡献,而在他不断奉献的过程中,我更能感受到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足以撼动我们每个人的心。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5

  袁隆平,一个研究杂交水稻近半个世纪、还在继续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一个做着“禾下乘凉梦”、把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作为毕生理想的可敬知识分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争相学习的对象。自主创新的春天已经来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已经吹响,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意义。为此,农村司、农村中心党支部向科技部全体党员干部发出如下倡议:

  一、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矢志民生,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把思想统一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伟大实践上来,把个人发展统一到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的需要上来。拓宽视野,放眼全球,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国际观,在科技管理的本职岗位上,努力落实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

  二、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执着创新,不断完善宏观管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不间断的管理创新。要以仁者的胸怀、勇者的胆识、智者的头脑、志者的坚韧,不辞艰辛,不惧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造,适应转变政府职能需要,不断开拓宏观管理新局面,推动自主创新事业不断攀登新高峰。

  三、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求真务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思维不落后时代,部署不脱离实际。坚持科研方向从需要中来,科研成果到需要中去,把科技发展的节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提升自我。

  四、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淡泊名利,不断健全廉政人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荣辱作为个人道德抉择的标准,弘扬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为当为之事,拒绝腐化堕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责任和付出作为个人价值抉择的重要内容,陶冶人文情操,培养健康情趣,甘于奉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坚持自警、自励、自省、自重。

  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让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袁隆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做党和国家的“一粒好种子”,把根深深地扎在党和国家的崇高事业这一肥沃的土壤中,以昂扬的精神、实际的行动、优良的作风、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xx大胜利召开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6

  在观看了刘博、张润秋、景生启等十位先进典型的事迹后,我深受鼓舞。他们全部来自于铁路工作的基层一线,但是代表了铁路行业300多万职工勤劳奋斗的优秀品格。“守护列车安全的数据侠”刘博、高铁第一站传递温暖的张润秋、大秦铁路“中国重载”第一人的景生秋、挺立铁路科研第一线的朱挺等等,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展示出了当代铁路人的服务本色和担当品格。

  在这次的直播中,我看到了他们的无畏无私,看到了铁路儿女奋力拼搏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在他们身上映射着的无数铁路职工舍小爱顾大局的光辉品格。

  时代在不断前行,他们是我们前进的榜样,而我们也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企业楷模,我们要传承领悟他们的精神,让中国铁路走向世界,让铁路事业更上一层楼。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7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在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您们”主动站出来勇敢无畏!“您们”迅速冲进去与时间赛跑,同病毒作战,拼命抢回我们的亲人、爱人、朋友、同事!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期待“您们”也能好好走出来,我们一道共赏春暖花开!

  从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到隔离病区组建,作为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彭银华深知“有场硬仗要打”。得到妻子的理解,他推迟了原定正月初八的婚礼,主动请缨上一线,一直坚守在隔离病区,"白加黑"轮班倒。

  大年三十,同事们心疼他,让他回家休息,他婉言拒绝,“让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轻,我先顶上”,简短和妻子通完话,彭银华医生再次义无反顾穿上隔离衣,全身心投入到更需要他的战场。

  但是,不幸还是发生了。正月初一这一天,彭银华被确诊了。

  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任陈浩:他正在工作岗位上,我们让他去做个CT,做了CT就是磨玻璃影,然后我们让他赶紧停下手中工作,住院。

  在金银潭医院住院期间,彭银华在朋友圈里留下这样一条动态:“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但是我也要向积极分子学习,申请入党,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未曾想到,2月20日晚上,年轻的彭银华在医院里被救治了27天,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此时,彭银华应该正在和妻子度着蜜月。如今,斯人已去,他办公桌抽屉里的婚礼请柬,还没来得及发出去,推迟的婚礼,也再也无法举行。

  我们要铭记像彭银华这样的英雄,我们要铭记每一个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争作出贡献的英雄,当人们都在躲避退让,你们却在勇敢逆行;当人们都在惶恐不安,你们却在坚定前奔。时代需要英雄,人民需要榜样。一个英雄可以影响感召千万人,可以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一个榜样可以鼓舞士气,可以带动起全民打赢防疫战争的信心。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我们一定会胜利!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8

  冯xx老师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他的光辉事迹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位人民教师。在重视建设的今天,重温冯老师的事迹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冯老师,首先学习他爱岗敬业的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教育岗位,恪尽职守,为教育事业献出了生命。爱岗敬业,是一位人民教师起码的职业道德。我们应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学习冯老师,就要学习他在艰苦环境中励志爱生的高贵品质。冯老师执教于偏僻乡村的不起眼的小学,教育教学环境艰苦,他不以为然、乐于其中,热爱学生,以给学生带来快乐为最大的心愿。我们执教于中学,条件优越于冯老师,因此我们更应该像冯老师那样执著地一生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学习冯老师,还要他爱护学生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炽热的父爱关心每一位学生。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像冯老师那样,不必要的师生矛盾就不会发生,即使偶然出现师生间的不愉快,也会自然的化解。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现实,今天诸多社会因素早已让师道尊严的时代划上了句号。作为教师,注重社会角色的变化,以变化的时代为背景,在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教育教学舞台上,演好自己的每一出戏,就要以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大量的学生工作,善于和学生沟通,学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会从学生的视角去认识事物、评判事物,从而使学生尊重自己,乐于与自己做朋友。

  学习冯老师,就要学习他不慕荣利,不张扬自己的成绩,兢兢业业、务实勤奋,不计个人得失。这就要求我们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深入研究学生,不断探究社会,在变化中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甘作人梯。

  所有这些都是今天的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和学习的,我们应该以冯老师为榜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进取、锐意创新、奋发向上,我们就是要做一位好老师,一位对得起人民、对得起祖国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29

  你会明白一个村支书为何有如此痴迷的城市情结,还会发现这个“瞎胡闹”的村支书,在满足一己的造城狂热之余,可能无意间会为农村发展理念探索出另外的方向。

  因此不要取笑李连成和他的“乌托邦”。这个在盐碱地上搞起了股份制的村庄,变成“村级市”后仅一年,已有来自北京、上海乃至中国台湾等地的20家企业落户,全村总产值超过10亿元,这样的经济规模在当时的中部农村并不多见。

  我们可以质疑“村级市”的设想,但是在产值超过10亿元的基础上,很多构成城市经济基础的产业设想便不再是“乌托邦”。

  也许是由于他的诚恳和耐心,也许是由于人们对城镇化的共鸣,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第一个在中国提出“农村就地城市化”的学者程汉忠,将“西辛庄市”的诞生看成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于建嵘后来也表示:“有时间,我一定前往西辛庄村向李书记和村民们讨教农村发展的有关问题。我反对的是‘村级市’这个提法,担心这种可能影响国家规制,为一些地方行政扩张提供借口,但绝不是反对农村社区服务城镇化这一发展方向。”

  鲁迅先生在黑暗中,用《狂人日记》发出了第一声呐喊。当然此时此刻的社会现实与当时并无任何可比性,但鲁迅笔下“狂人”的探索与启蒙,跟李连成的气质无疑隔空相通。

  李连成当上村支书后的第一晚,他突然想起了村里人看他的眼神。那是穷人的眼神,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眼神,孤立无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李连成想,我得把这种眼神用心焐热了。

  因此当他狂热难抑,当他着急激动,当他把“当干部就要爱吃亏”的“连城诀”歪歪扭扭刻在大石头上放在村头,当他自称“人干啥往往都有瘾,我李连成就有‘发展瘾’”,并不管不顾地造起“城”,人们都将深深理解,并会肃然起敬。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0

  在春节前夕,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大家起吃团圆饭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有这样的一群“逆行者”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牺牲了与家人们团聚的机会;在大家举杯高呼时,“逆行者”们正在与病毒做斗争保护着我们的生命……他们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再累再苦也要为国家做贡献,为民族做贡献!

  整个寒假我足不出户,除了写作业之外,我每天都会阅读新闻,其中有许多新闻,温暖人心。我站在窗台边,刷着新闻。其中最让我关注的就是疫情发展的情况,有喜也有悲,有笑也有泪……望着空无一人的街道,毫无生机的树木,我心灰意冷。接着,“逆行者”这三个刺眼的字眼映入我的眼帘。“逆行者?”我暗中自问道,想着想着,我就想到了年龄高达84岁的钟南山爷爷。

  在20__年1月18日的上午,他在深圳连夜抢救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病例之后,乘坐高铁返回广州,连饭都顾不上吃,便去往武汉。但因为座位太少人太多,只能将他安排在了餐车的一角。照片上的钟南山爷爷由于工作大疲劳在车上便熟睡了,他那脸上一条又一条的皱纹写满了忧愁。本在他的这个年纪,可以在家享福,但他却选择了前去逆行支援武汉,去前线奋斗。当钟南山爷爷听到,人们自发在街道上面唱起了国歌时。心里面十分的激动,眼中饱含着泪水。在“白衣天使”的这个队伍中,还有许多人像钟南山爷爷一样,站在一线抗击疫情,他们都是最美的“逆行者”!让我们起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

  在我们的社区或者小区中,也有这一群“看似不起眼”的“逆行者”他们是:保安以及环卫工人们。其中令我最钦佩的也就是保安了们的职责犹如泰山一样重。他们进入小区的人测量体温,还要没日没夜的保护我们的安全。他们是我们的“保护伞。

  这个春节,家庭的团圆,平安喜乐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在这背后有千千万万的“逆行者”在背后默默付出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让我们向最美的逆行者致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