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精选34篇)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

  “不跪着教书”意指: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假如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值得警醒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不跪着教书,必须树立师德。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工作中,我也感到了是师德的重要。平时随手把纸拣干净,哪怕是一声小小的谢谢,都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老师需以“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要求自己,树立师德,不跪着教书。请记住:教书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不跪着教书,必须思想独立。吴非老师说:“假如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尤其语文教学担负着思想启蒙的任务,做为语文老师的我,特殊感到责任的重大。我们老师要是连独立思考精神都没有,又怎能去立人呢?新课程也呼唤教师的觉醒,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从“代理人”回归自主。没有教育思想的教育实践,“如用魔术治病的巫医。给巫师披上科学的外衣是绝不会有利于事业的”。并且,没有思想的教师就如同没有灵魂,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能教出有思想的学生,只有教师思想的独立才能让学生的思想灵动。现代社会需要的教师是科研型、学习型、顺应时代精神的,而非固步自封、拘囿一潭的教书匠。“假如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我大胆、勇敢的反思自己的不足,认真寻找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仔细回顾教学过程,让反思真正成为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反思让我清楚的熟悉问题,让我思想更为开放独立,成为一个“站直了”的语文教师。不跪着教书,必须多读多思。面对现代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阅读是教师生存的需要。吴非老师说到:“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当学会读书,学会思考。”读教育名著,充实教育理论;读教育刊物,把握教育动态;读文学名著,提高文学素养;读当代作品,增加知识积累。我们老师能边阅读,边思考,边研究。那么,我们老师的物质生活就会更充实,精神世界就会更丰富,教育灵魂就会更高尚,自我生命就更有价值,人生也就会变的更有意义。读书是乐事一桩;读书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是幸事一件。读书的日子是如此的春光明媚、阳光灿烂。让读书进入我们的生活,让读书帮助我们“站立起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下跪的灵魂铸造不出高尚的灵魂,下跪的教师培养不出站直了的人。老师,可别再跪着教书。现在就开始多读多思吧,做个铁骨教师,铸造“站直了”的人。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2

  随着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每一位教师都在寻找、积累和建构自己的有效教学的经验,力求“低投入,高产出”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长进、发展。笔者认为当前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几个“点”来优化教学。

  一、把握本文的基点

  各篇课文的基点各异,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基点,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虽说“一千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毕竟还是“哈姆雷特”,而不会变成“孙悟空”。因此准确解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找准课堂切入点

  就教学来说,找到个性化教学的视角,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因为这样可以使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文题,等等。在正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中“掏出”极宝贵的可教因素,通过二度创作,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的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内核,从而让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比如有位老师上的《天鹅的故事》,紧紧抓住“感动”一词,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感动老天鹅,感动天鹅群,感动老人,最后感动读者,感动所有的人,让人们懂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体会到天鹅的顽强和团结精神。

  三、捕捉情感兴奋点

  有效的教学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知识有热情”,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就表现在如何合理而有效地点击到学生愿意兴奋、能够兴奋的关键点和关节点上,从而不断推动学生智力和思维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四、创设思维生成点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寻求发散点,并有效进行思维的发散,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利用课文所留出的“空白点”,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课文主题的“相似点”,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领域,抓住“知识盲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指导他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活动;可以找到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的“交叉点”,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试试写写菲格雷总统饱含深情,动人心弦的演讲稿。一是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情感,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进行了训练,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3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教育是生命的火炬,是智慧的桥梁,是通向文明的阶梯;教育事业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它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理想、激发智慧的宏大舞台;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生命价值、获得内在的幸福提供了无限空间。

  我们教师肩负着课程改革的历史重任,新课程的理念要内化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漫长的路要走。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将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因此,我们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用新理念提升教学的品质;用新理念重塑教师的行为;用新理念改变学习的方式。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4

  这是一本大家公认的教育经典,因此如何解读这本书就成了一个经典难题。更让我觉得困难的是,我始终无法认可这本书在教育中的经典价值,尽管它讲了不少有效的教育策略,也充分地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智慧,也不缺少作者对教育的奉献精神与浓浓爱意。但在我的眼中,始终觉得这本书还是浅了一些,尽管有不少的有用的教学方法,但这些方法过于有用,让读者简单模仿就可以了,而不必去深入地思考这些教学方法有用性的原因何在。

  当你翻看《给教师的建议》的目录,就会发现阅读这本书的困难,因为全书只是作者教学经验文集的汇编;甚至可以给出一个粗浅的结论,在作者之后的一百年里,会很难发现有比这样的经验文集更为全面而又有用的文集。所以,这本书为我们提供远不只是一些有用的方法,而是透彻理解教育过程的原始资料。

  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如果教师关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劳动中显示他们那积极活动的精神,他们变得跟以前完全两样了,因为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上。

  要精心呵护孩子“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我相信每一孩子都是想学好的,再调皮的学生,在他的心灵深处都是渴望成为一个好孩子的。这学期,有一个插班生叫邱友煊的孩子让所有任科教师头疼不已,上课坐不住,老是影响前后左右的同学学习。可是他也有认真听课,认真写作业的时候。每当他觉得自己表现的不错的时候,下课时就会到我身边来问我:“老师,我今天上课不错吧?你能不能跟我妈妈说我今天在学校很乖?”他也想学好呀!

  “有些教师常抱怨说,儿童在上课时调皮,做小动作……这些话总使我困惑莫解。”我也常听到这样的话,但我自己尽量注意不说这样的话。因为我始终认为学生上课不愿听,那是因为我的课不够精彩。有些时候你会发现学生非常专注地看着你,那是因为你的话语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了。所以我们要思考地就是怎么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不是抱怨学生不听课。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5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

  我们应该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

  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6

  “不跪着教书”意指: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假如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值得警醒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不跪着教书,必须树立师德。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工作中,我也感到了是师德的重要。平时随手把纸拣干净,哪怕是一声小小的谢谢,都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老师需以“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要求自己,树立师德,不跪着教书。请记住:教书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不跪着教书,必须思想独立。吴非老师说:“假如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尤其语文教学担负着思想启蒙的任务,做为语文老师的我,特殊感到责任的重大。我们老师要是连独立思考精神都没有,又怎能去立人呢?新课程也呼唤教师的觉醒,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从“代理人”回归自主。没有教育思想的教育实践,“如用魔术治病的巫医。给巫师披上科学的外衣是绝不会有利于事业的”。并且,没有思想的教师就如同没有灵魂,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能教出有思想的学生,只有教师思想的独立才能让学生的思想灵动。现代社会需要的教师是科研型、学习型、顺应时代精神的,而非固步自封、拘囿一潭的教书匠。“假如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我大胆、勇敢的反思自己的不足,认真寻找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仔细回顾教学过程,让反思真正成为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反思让我清楚的熟悉问题,让我思想更为开放独立,成为一个“站直了”的语文教师。不跪着教书,必须多读多思。面对现代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阅读是教师生存的需要。吴非老师说到:“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当学会读书,学会思考。”读教育名著,充实教育理论;读教育刊物,把握教育动态;读文学名著,提高文学素养;读当代作品,增加知识积累。我们老师能边阅读,边思考,边研究。那么,我们老师的物质生活就会更充实,精神世界就会更丰富,教育灵魂就会更高尚,自我生命就更有价值,人生也就会变的更有意义。读书是乐事一桩;读书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是幸事一件。读书的日子是如此的春光明媚、阳光灿烂。让读书进入我们的生活,让读书帮助我们“站立起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下跪的灵魂铸造不出高尚的灵魂,下跪的教师培养不出站直了的人。老师,可别再跪着教书。现在就开始多读多思吧,做个铁骨教师,铸造“站直了”的人。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7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让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富有实践智慧教师的明智之举。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8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健康第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最近我读了《体育教师的素养》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呵护学生,关爱用心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教学相长,是一种相互的促进作用,各种知识互相学习,让知识更全面更丰富,有如自然界中大与小和谐共容,是良性的学习方式,大家给予彼此一种鼓励,将长处传授出来,将弱点学习过来,让人生中你所兴趣的知识点更快更好的进步,也同时让更多的人与你一起进步、学习,取长补短,成一个较完满的圆!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是一半的圆,不是为了一种显白,而是为了更好的促进自觉学习的行为,当你的知识欲望处于主动状态的时候,你就会真实、主动、积极地来挖掘自己的潜能,有如参加一些比赛才能够让你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不会才一点进步就骄傲,不会满足于肤浅的人生目标,路在给予别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延伸,努力积极地找寻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

  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9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师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各种的渠道来充实自己,而读书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本学期,我按照自己的读书计划,认真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两本书,收获很大。

  读书让我明白了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迸发希望之火。

  自信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智力、体力还是在做事的能力上,自信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心,就会缺乏探索事物的主动性、积极性,其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就会觉得生活暗淡无光。

  二、赏识学生的优点,尊重他们,激励他们全面发展。

  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后进生更是如此,他们希望用脆弱的自尊来保护自己。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不要伤害后进生。著名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能信任老师。

  三、教师要付出爱心,感化学生受伤心灵。

  对于那些学习差、纪律松懈、思想落后的学生教师没有歧视他们,而给予更多的爱。使他们时刻感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怀,消除失落感,使他们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奋发向上,而不是讽刺挖苦,使其萎靡不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无私的爱心温暖冰冻的心灵,会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

  读书让我们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让我们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而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而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

  读书让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读书,使我对工作、对生活都充满了自信,使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始终充满激情。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每天读书一小时,我还要持之以恒,相信它会为我带来丰盈的人生!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0

  《“新基础教育”论》读书心得体会

  这个暑假我们对《“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熟悉。一种牵挂、欲罢不能的情绪随着新学期的来临,日益明显。在 随后的校本培训中,有幸聆听了李家成对本书的精彩导读,目睹了他充满激情与智慧的学者风范。精神振奋之余,信手翻读,有感于其中的一些描述:新时期基础教育观中强调重视“生命性”,认为身处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尽管他们拥有生命最宝贵的时候,却并不知道这一时期对于人生的独特重要价值;尽管拥有各种发展的可能,却不知道如何选择,如何学习,如何努力。最最懵懂少年期,正是成长烦恼时。即使让现在的我们回首看这段时光,我们依旧看不清,说不明是怎样度过的。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暑假,在等待中六年只晃了一晃就走远了。烦恼着作业,烦恼着考试,烦恼着大人的叱骂,这些烦恼也早已飘摇得无影无踪。我的少年时代,远远不像那时老师常挂在嘴上的那句话“你们像早晨 8-9 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虽然这激动人心的话语,曾多少次激发年少的豪情。可仅此而已,我相信那时的世界从来就没属于过我们,相反世界老是悖离我们的意愿,不是吗?曾经眩目的也仅仅是那年龄,那青春的年龄。只有那年龄说明着我们曾经拥有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候啊!重视“生命性”这样的话,确实令我深有感触,如果我们致力于教育与学生的生命血脉沟通,如果可以表达出那天真快乐的真实生命形态,这是幸事!

  书中还有这样的一句话:差异的两端可能是白痴,也可能是天才!白痴往往很快被识别,引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而天才则有可能被看作怪癖、不守规矩等,遭到更多的批评或限制。强求一致,可能扼杀天才。谁能知道从事教育一辈子的老师,又有几人能有幸教到个把天才,却常常要背负扼杀天才的罪名!这是我原来的认识,原来我不懂,现在却明白了,只要我面对学生一天,就必须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们很可能由于对人的认识的“偏差”,会固执地让学生变成我们眼中的模样。如果以新的眼光看待学生,才能激发学生身上隐藏的巨大能量,从他们今天的行为中看到明日的辉煌!

  《“新基础教育”论》里不乏这样的话,这样的思想:尊重学生,生命的自觉成长。像是一个丢失了理想的人,在重新找寻理想,“新基础教育论”试图让教育者回归理想。就是像她所说:“教师从每一节课中都能得到生命的满足。”语言中有由衷的深情,洋溢的激情,让我不止一次叹服:新基础真的是春天的事业!

  培根在他的《读书论》里说过读书有三个作用:怡情、搏采、长才。即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即使难读如专业、理论书籍,我仍感激他拓展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心灵,纠正了我的偏见。书籍沉默不言 , 他等待着人们的开启。

  尽管如此,我仍然要毫不隐晦地说,读自己爱读的书,哪怕只是一瞬间也能让你感到生活的意义。因为好奇,想要了解某个人,而去看有关他的书,或他写的书。这是我读书的爱好。“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徐志摩怀着无限深情和热爱称颂的这一女子 — 林徽因,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当有一天我把《林徽因传》纳入我的收藏,我的喜悦难以言喻。她外貌的美丽,活泼的言语,清新的见识,穿过时光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她身上交织着清新与深刻,热情与忧郁,只有风华绝代这个词能写尽其风情与才华。由于她,建筑学亦变得生动,建筑也有了生命,建筑学家俨然就是艺术家的代言。书已看过一年,然而对于这个人,我喜欢。我也喜欢过一些写作家,如中国新锐作家 — 王小波。可惜在他成名之际,即悄然消逝。喜欢他书的人,近年来成几十、几百倍增加。我衷心希望他的书能地久天长。

  有很多时候我真感慨,语言文字的力量!跨越时空魅力依旧,仿佛有增无减! 20xx 年前孔子以简约的语言点出君子之道,而后世的子孙自觉或不自觉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了一个民族的灵魂。这便是《论语》。草草翻阅《论语》,虽只字片语,却颇可玩味。触及字眼满目“君子”?孔圣人时时以君子自居。文中像“君子不器。”“君子怀德 …..” “君子贞而不谅。”“君子成人之美 …… ”“君子求诸己 …… ”“君子衲于言而敏于行。” “ 君子坦荡荡 …… ”这样的语词屡见不鲜,遍布全书。人心向善、向美,古人对美德的追求近乎苛刻,把博学、仁德、坚定、善良、

  诚信、严厉、朴实、坦诚 …… 诸多品质融于一体,才曰:“君子乎!”这样的“君子”何处寻觅呢?所以我认为孔圣人言之凿凿的“君子”,那是个理想状态。就像一种梦想,一个目标,它是高远的。但它是存在的,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培根的话,是要我们能领悟读书的各种妙处。或许各种书籍的内在有许多相通处,兼容并蓄,才可显示书的魅力,读书人身上就有博大、精深之气息。曾经有个人说最会写作的,应该是数学学得最好的人。我前面提到的王小波就是其人,我记得他是留美的理工科大学生,文革期间在农村插队时,读完一本厚厚的高等代数,在那样黑暗的年代。他在镜子上用蓝色钢笔演算习题,把镜子都写蓝了。他说那是那么美好的岁月!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1

  暑假里阅读了《教师的20项修炼》,我一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了,看了此书才知作为一名教师教师职业有别于其他职业,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内在要求。因此,教师要想成为有艺术、有智慧、有魅力的教师,就就应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就应从教育信念到教育行为、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素养、从共同规范到个人风格,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完善,从细节入手,好好“修炼”。教师如何修炼呢《教师的20项修炼》从细节入手,从修炼教师形象、精练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绘了有活力的教师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有志于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用“心”去读的一本书。

  本书涉及的20项修炼,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三项分别是教师的德行、教师的智慧和教师的规划,以下就这三项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教师的20项修炼》中的第6项修炼是:教师的德行——用德行育人。教师德行之本是善良与爱。教师对待学生的’善良,是以爱心为基础的,只有爱生如子,才可能有教师对待学生的本质的善良。有教育者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调查的结果是:“有爱心,愿意跟学生交朋友的老师”,“对学生宽容,有耐心的老师”,“知识渊博,教课教得好的老师”,“风趣幽默,有突出人格魅力的老师”等位居前列。这些都反映了教师的“德行”,也就是一名教师的道德品质、做人的品格、育人的智慧。其中“爱心”位居第一。教师德行中的爱,表现为教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善的标志。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可谓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体会到,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之窗的盏盏烛光,完美的人生是被爱所唤起的。“问题学生”不是一天之间就构成的,“问题学生”不都是有学生自己造成的,教师在的演变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职责。我们就应用爱心呼唤爱心,用真诚撞击真诚,用高尚塑造高尚。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公正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做他们学习的伙伴和朋友,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只要能够坚持用德行去教书育人,同时掌握必须的工作技巧,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是一件难事。

  教师的修炼,其实是教师的一种内在精神活动,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炼。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景、不安于现状、富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潜力、用心体悟教育魅力的教师,才能真正透过修炼,感悟教育的真情与真谛,收获“教育人生”的幸福与快乐。要成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师,每个教师都就应想大问题,做小事情,都就应从教育信念到教育行为、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素养、从共同规范到个人风格,作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革新,从细节入手,逐步提升自我。

  教师啊,无论你是否伟岸英俊,是否靓丽动人,只要你注重修炼自己的气质,你的形象就会价值连城,只要你注重修炼自己的专业品质,你就会对学生具有百般的感动力。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2

  《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怎样的教师是最好的,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其中的一段话,让我茅塞顿开:也许你不是最聪明的,可是最勤奋的,也许你不是最富有的,可是最丰盈的,也许你不是最美丽的,可是最可敬的……“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所以,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职责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能够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做最好的自我’,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我的职业中到达自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这是《做最好的教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

  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呢?从成为教师的第一天我就在探寻标准,但一向都没找到一个最佳的答案,直到我读到李镇西教师所写的“‘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这句话时,顿时豁然开朗。“做最好的自我”,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李镇西教师说:“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那里,我想到了自我,说实话,我对自我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我与一个好教师的差距实在太远了。应对有着同样的问题李教师却是这样想的“既然只能当教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所以不如就学李教师这样想:多想学生们可爱的地方,比如整日整洁的教室、节日时温馨的信息、课外活动矫健的身姿、艺术节上精彩的演出;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学点东西,无论这些东西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只要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益处就好,而不是仅仅注重他们的考试成绩;尽量和他们成为朋友,多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独裁”,让学生阳奉阴违、避而远之。这样每一天生活在一个令人有所期望的环境中,又怎样能不高兴呢?

  在这本书的全部文章中《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个章节给我的触动最大。当时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第二感觉是认同。回想自我的教学生活,当我摆出“师道尊严”严厉地去批评学生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受到他们的心悦诚服。反而,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忙,却使他们更靠近我。正像李教师在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

  反思后我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到达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此刻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我们满怀信心、满怀活力,在新课改的蓝天下,做最好的教师,做最好的自我。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3

  通读体育教学专著后,我深深得体会到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和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来达到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学思想,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欢悦,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现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比如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这样讲到,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看天。孩子们一听这有什么稀奇的,都仰头望着天空。这时老师又说了,只不过今天我们看天的方式有点特别。这下强烈的好奇心可把孩子们吸引住了。

  怎样看天呢?老师说,我们从胯下看,谁能双手着垫翻过去,并能看到天,谁就是这节课的英雄。听了老师的讲述,学生们个个欲试,谁也不甘落后。因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创设情景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为终身奠定快乐体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让音乐走进课堂,促进体育教学氛围

  体育课是单调的、重复的练习来锻炼身体的,这是很多人给体育课下的定义。在体育课上我们仍然有美的享受。这就是让音乐走进课堂。比如: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轻快乐曲,在体育课结束部分用音乐舞蹈的形式来结束课程。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快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这不仅是优质体育课的需要,也是未来体育课的需要。因此,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三、体育游戏化,增加体育教学兴趣感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和跳,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其实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游戏才是他们的乐园。如果体育课的教学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的小蕾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花无精打采。他们的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机械的反复练习。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使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四、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提高体育教学积极性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我就经常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效果非常理想。

  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质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快乐体育就是要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协调平等的关系。

  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体育教学巩固性

  一名体育老师不仅只会上一节好的体育课,还要随时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每堂课都有新感受。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在创新,依旧是原来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学久了会感到疲倦和厌烦。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才能使快乐体育真正快乐起来。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4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读书心得体会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教师读书笔记。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20世纪x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x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前人写的读书笔记,想谈三种写法。一种叫“提要钩玄”,一种叫“采花酿蜜”,一种叫“开山铸铜”。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5

  《与体育教师谈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丛书》中的一本。在阅读这本书以后,让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介绍更是给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这本书是编者在新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共同努力的结晶,是广大体育教师工作者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区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课程改革阶段性成果的标志。

  这本书特别适合于在第一线工作的体育教师,因为书中的内容都是来自实验区体育教师自己积累的经验,是发生在第一线教师身边的事情,是新课程改革中生动的故事。具体如下:

  一、争做反思型教师

  在这本书中,不论是实施策略还是具体措施中都提到了“自我反思”对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广大体育教师工作者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这将对我今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行为表现,主动反思,做“反思型实践者”,逐步推进自身专业发展。反思型教师不仅要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还要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进行更广阔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要想成为反思型体育教师需要我们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与提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信念、行为和各种视之为当然的观点,转变那些不正确的假设、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为,把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才能逐步迈向批判反思之门。做法如下:

  1、要将反思渗透教学的全过程。即教师要进行全面具体的课前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过程进行计划、安排、反馈、评价与调控,最后在课后对上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2、要讲究科学的反思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

  3、经常记录并剖析“关键事件”,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突变事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自身的发展。

  4、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帮助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而且还可以为自己的实践提供多种可能,增强陈述自己行为的理论基础。

  二、深化师生教育观念改变

  这本书中还涉及了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主动参与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创建等多方面内容。

  掩卷深思,作为中学体育教师,面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注重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掌握的同时,要积极提炼体育的内涵与精神,并感化和指导十分喜爱体育运动的广大学生,让他们在增强体魄的同时,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领悟体育的内涵,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

  要引导学生是积极地参与,明白参与不是做做样子,运动中并不在乎水平、能力的高低,全身心投入却是最关键的,运动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过程的体验却是丰富而深刻的。积极的投入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态度,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发展的最佳效果。而被动的参与是无效的,实质上也违背了体育的基本要求与精神。当然也要让学生知道体育室中考科目之一,分数也很重要要计入中考总分的。

  三、师生间的德育渗透

  1、学生需要的品德教育。

  体育不仅仅可以强身健体,其还有愉悦身心的功能,能调节人的情绪,化解紧张的心理压力,提高人的心理品质,给人带来快乐。要让学生把积存的能量和紧张通过体育运动合理地释放出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既要让学生参与到喜爱的球类运动当中去,获得运动的快乐,也要组织学生从事一些器械类运动,因为它陌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气和智慧,一个技术动作的尝试和把握,这种体验更深刻,成功的快乐能迅速地转化为人的自信。再如长跑运动,它同样也能给人带来快乐,只不过许多学生太急功近利只看到吃力的表象,境界未到而已。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心态。世上什么水最甜?大汗淋漓、筋疲力尽之后喝一杯白开水;什么事情最开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超越了原来一直不能战胜的对手;什么人最让大家敬佩?是跌倒后能站起来,再跌倒后仍能笑着爬起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要使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能积极应对,明白痛苦与压力也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的真正快乐,在于不断拼搏向前的快乐,在于勇于克服困难的快乐,能化苦为乐。

  更快、更高、更强,是体育的精髓,也体现了人类的一种精神,不断超越极限、超越自我,创造一个有一个人类奇迹的原动力。应该是面对现实,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通过自身每一次运动成绩的提高,每一个技术动作的改进,每一次拼搏中困难的面对、克服,去审视自己所蕴含的潜力,即是战胜了自我的极限,超越了自我。在于拼搏的过程,依靠比别人多流的汗水和顽强不屈的意志,才能最终从失败中崛起,胜利后也不会目空一切,努力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

  2、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

  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体育教师的具体情感包括:

  一、热爱之情(包括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和对学生真挚的热爱)。

  二、期待之情(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是学生上进的动力)。

  三、愉悦之情(教师带着愉悦情感走进课堂并自始至终保持愉悦心情,能将学生带进一个和谐、轻松、友爱的学习环境,对课堂气氛、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

  四、宽容之情(宽容是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隔阂的良药)。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在体育课堂上和三操活动中积极进取,为我校的健脑健体贡献力量!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6

  别人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我为谁工作》。闲暇时细阅,颇有感触。就象书中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了。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快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的确,一个人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人们说人生是一条路,而这条路确实是无数本书铺成的。如果没有了书,那么它就失去了本身的好处,就会永远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会变成一条被人们遗忘了的路,一条被人们丢弃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变……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必须会充实幸福。

  《我为谁工作》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虽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读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话给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就应把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个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能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我们当中的有些人,时常处于消极颓废的心理状态中,觉得社会太大,自己所学、所想的在现实中经常行不通。完美、成功的境界离自己更是遥不可及。于是,便有些垂头丧气,驻足不前,面临人生的道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有时候,对自己当前的工作不太满意,导致了一些负面的情绪。这样,抱怨与痛苦就产生了,在这个时候,一本好书,它能够帮忙我们,它启示了我们的思维,掀起了我们久违的`热情,亦诠释了某些灰与黑的现实本质。

  然而,工作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工作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如果没有机会工作或不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的人,就失去了人生的好处,他们就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工作是付出努力以到达某种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也有自己的梦想,正是为了获得某些东西到达某些梦想,或是成就自我,为了拓宽、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能,将自身全面发展成为和谐美丽的人,我们才会专注于一个方向,并为此付出毕生的心血。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除了工作,没有哪种活动能有如此高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种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着生活的质量。

  要明白,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你,在为谁工作让我们一齐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齐走向成功之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用热情去重燃工作的激情,再来一次触动心底的反思,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内心深处承认并理解: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职责、敬业、忠诚就从而诞生了。敬业铸成灿烂人生。爱岗,在自己的岗位上闪闪发光。在平凡中创造着不平凡的辉煌,勤奋努力、自强不息,要明白我们不是在为谁工作,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工作。我们要把自己当作工作的主人,才能更好地从中获得发展的机遇。

  不言而喻,答案已经很明显,我们是为自己而工作,在为自己的人生工作,既然这样,我们就就应负起天经地义的职责,义不容辞以诚信为立身之本,言必有信,行必有果,尽心尽力,忠诚第一,忠诚于工作,忠诚于同事,诚实坦率,视诚实为生命,敞开心扉,坦荡处世,率直为人,把职业当作生命的信仰。记住,我们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而工作,一齐努力、一齐奋斗,为建立和谐社会而尽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7

  寒假,我有幸拜读了《怎样成为优秀教师》这本书,确实令我获益良多。

  这本书理论结合实际,以典型的案例揭示了深刻的教育道理,同时以独特的视角进行了专业的点评,确实为我们教育者提供了实践依据。书中所有案例里,老师工作的成功之处,我有两点最深切的体会。

  首先是“爱”。书中提到“教师付出的爱需要有母亲般的温暖,需要有母亲般的无私。”“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些平凡的文字,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生的心灵,需要老师用爱心来浇灌,缺少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爱心的教育就失去了教育的价值。

  教师的爱使学生感悟了人间真、善、美,使学生扬起了自信的风帆,使学生坚定了胜利的勇气,使学生心里树立了不朽的丰碑。正因为是有了爱,教师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也正因为是有了爱,教师才能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与沟通;更因为是有了爱,教师才能让学生处处感受关心和呵护,才会把心灵之门向我们敞开,并能及时接受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其次,就是对学生要宽容。书中提到“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容更是一种智慧、力量、爱、体谅……宽容是人性之间必不可少的,代表了心灵的充盈和思想的成熟。”的确,宽容是我们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故事吧,由此可见宽容的力量是无限强大的。然而,宽容绝不等同于放松。我们是在用爱心净化世界,绝不是含着眼泪退避三舍,让学生在爱与宽容体会到“良药不苦口”,乐于接受教师的谆谆教诲。

  总之老师的工作是细心的,无形的,又是长期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真爱无私,宽容为怀,用我们无限的爱和宽容的心去启发、引导孩子们,他们就会一天比一天进步!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8

  最近读了《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智慧,聆听教育的真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章所写《读书修身》。

  读书修身,读书致远。教书人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优秀教师应该是生活在书籍中的人,应该是渊博如一座图书馆的人。图书是教育之母,读书是教育之母。正如文章中所说,“我们在座的中小学教师朋友,也许你可以说,我是语文老师,我是数学老师,我是英语老师,我是物理老师,化学老师,体育老师,音乐老师……但我说,在”教师“这一称号之外,我们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就是”读书人“。”教书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的人,而且最好如中国台湾的严家淦先生那样,是一个“十足的读书人”。

  作者高万祥老师问过魏书生一句话:“你早先在农村时有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与辉煌?”魏书生认真地回答:“应该是想到的!”一种自信一种强大的自信。论学历魏书生只是沈阳市一所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初中32中毕业,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失去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读书是他在青少年时就养成得好习惯,正是由于读书才使得他在失去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时,仍然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仍然著作等身,正是由于他的读书才使得他具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才会走向成功。对于读书李镇西先生也说过一句话:“我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度了一些书。”本书作者说了一句很深刻的话:“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的。”

  成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向我们敞开,借用作者的两句话改之为:其一“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世俗气。”其二“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过努力认真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9

  在床头,我习惯放着几本书。其实我不一定每天都有时间看,有时纯粹是为了心安,有时是等闲暇时间拿起来翻翻,让自己有所收获。其中吴非老师的随笔录——《不跪着教书》,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买此书,那还是去年夏天在杭城逛书店时不经意间觅得的,《不跪着教书》,一个很有骨气、很有个性的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透着倔强,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我激动地捧起来翻阅,“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我立刻喜欢上了这本书。简单地浏览之后,交款,携书回来,细细品味。

  轻轻打开书的扉页,一看作者的简介才了解到,原来“吴非”是王栋生老先生的笔名,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于南京师大附中。他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杂文家,获得过首届“林放杂文奖”,出版过好几个杂文集,著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这次,他把近几年来写的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汇集成一本书,取名就叫做《不跪着教书》。

  这本《不跪着教书》记录了吴非老师对当前各种教育问题的思考。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还有从吴非老师用心书写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着一股教育的激情,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气而深深敬佩,对他充满思辩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绝!这股力量让我们思想徘徊者顿时猛醒,让那些不思进取者努力奋进!

  在《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吴非老师曾写下这么一段让人振聋发聩的文字:“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常有教师批评学生作文‘没有思想’,然而教师大量的所谓‘教学论文’与‘德育论文’完全是文件资料的克隆与重组,没有独立的思考,缺乏个人智慧。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段文字可谓一针见血,切中了当今教育的要害。一个人,假如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只能是一个活在别人影子里的人;一位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那他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只能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劳动,其工作完全没有创造性可言,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压缩饼干,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没有个人的立场观点,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成了名副其实的思想侏儒。

  吴非老师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秉持这样的观点:“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这句话,真可谓是实话实说,我们教师要坚持多读书,才能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得到学生的敬重,读书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语文课的源头活水不能只是涓涓细流,照搬几本教辅用书,而要有广泛的来源。“征服”学生的不是强权和暴力,而是知识的光彩炫目。我们不能只是求别人,布置学生的阅读任务,自己先要去完成,还有不盲目地排斥时尚和流行,要取得和学生对话的权利和主动。平时多与经典为友,以真善美的主旋律引导学生的阅读。“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是当下流行的一句广告词,此言非虚!面对思想贫乏的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喜欢他的语文学科,喜欢他的语文课堂,实在是强人所难;要求他引领学生迈进瑰丽多姿的文学圣殿,走进浪漫自由的语文王国,也实在是“恨铁不成钢”!想想吧,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自己本身是“缺钙”的人,要求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患“软骨病”,除非学生自个儿偷偷吃了“高钙奶粉”,不然,要想学生强身壮骨便是痴人说梦!

  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教师的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更有价值了,人生也就更有意义了。吴非老师在《只要肯读书》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说得多么朴实,多么中肯呀。他是期望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可是,在现实中,对于读书,我们许许多多的教师没有过高地要求自己,磨练自己。教师是离真理最近的人,按理说,我们教师应该是积极的读书,然而现在,读书有时也成了当下教师的“奢侈”。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教师应有这样的思想认识,语文教师更应奉它为至宝。假如我们语文教师平时不读书,也不看报,课堂语言必然苍白无力,学生听之定然是索然无味。长此以往,语文便成了最难学的学科,语文课堂便成了学生最不欢迎的课堂了!用吴非老师的话说:“他们能把语文这种最有灵性的科目上得让学生讨厌,也真难为他们啦!”

  还有《读好书如播种》一文,着实让我感动了许久。文中由青少年犯罪的报道谈起,倡导人们要抓紧让孩子们进行文字阅读。我觉得吴非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青少年的道德养成虽然途径多样,但是通过读书获得文明教养,通过文字阅读净化心灵世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吴老建议,让孩子们睁开眼看世界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最美好的东西,接触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诚实、友爱、自尊、善良、正直等等,让爱和美充实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崇高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 要想让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从现在起,让我们教师早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捧起久违的名著,挤兑有限的时间,阅读文学的经典,享用人类的文明,希望从此以后真正地告别跪着教书的历史。

  另外书中《读名著竟成罪过》一篇也曾讲到这么一个例子:有个班主任介绍“思想工作经验”说,有个学生迷上了世界文学名著,影响了学习,家长忧心如焚;经过她做思想工作,“该生改正了缺点,再也不看小说了”,后来成绩名列前茅云云。对此,作者的感受是“我为她的学生感到不幸”。读好书就如播种,学生要读,教师更应该读。我们有的教师除了习题集练习册,多年不买一本书,这样谈何人格教育,谈何培养有修养的人才?人文阅读只挂在嘴上,高喊的人文教育极有可能又被当成一种幌子。说起文字阅读,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文学经典,旷世名著,这些人类文明的精华,就像是一盏盏文明之灯,长久地照耀着世界。那么,我们教师就要为他们推荐一些非常经典的著作,要他们自由地畅游在其中,尽情地汲取文化的精髓,而不是像文中所说的“为了学生迷上了世界文学名著,而忧心忡忡”。诚如吴非老师所说的那样,一本好书就像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实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如果这些种子能够在适时地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相信就会有真善美品格的萌发,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而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生活,就像一个人一样活着。

  不可否认,书中会还有很多篇章,披露了人们熟知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现状,揭示了这个现状方方面面的社会根源,可以说,大凡与中小学有关的人们:家长,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但又有谁能像吴非老师这样直面现实,直逼人生,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教育问题的疮疤,并剖析个中原因的呢?由此,就凭这点,我完全可以说,只有站着的人,才能写就这样一部站着的书。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读完《不跪着教书》,我想这句话应当成为中国教师群体每个人的心灵拷问。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20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晚上好!

  今天能在这里参加我校教师读书活动的汇报座谈,着实是因为我作为一名非语文教师却对读书还残留着一点喜欢而博得的领导的“错爱”。所以心里倍感荣幸的同时,还有一丝惭愧,但更多的是一股强大的鼓舞!

  从20xx年毕业分配到我镇偏远小学工作至20xx年春来到二中的3年半的时间里,作为一名刚走上讲台的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对教学工作除了激情之外,大概只剩下迷茫了。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的读书生活几乎几乎是一片空白。除了教科书和林林总总的教辅资料外,也许只有那被压在校长箱子底下的几本《河南教育》了。所以来二中之前的我对李镇西、窦桂梅、任小艾等我们同行中的这些名人是一无所知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于我的真正的专业成长的阅读,算来应该是从07年,在刘校长对教师读书的要求和我校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以后的事情了。

  基于原本的对读书的一点爱好,这项活动我断断续续的做到了今天。虽然中间也有过停顿和暂时的落荒,但每当我拿起摘抄本的时候,每当我看到刘校长、郭校长等一些爱好读书、坚持读书的同事们手里那一本本诱人的好书时,我对阅读的向往又被一次次的唤醒。从07年至今,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让我在教学工作中多了一些思考和方法,与学生们贴的更近了;学校分发的教师读本—教育卷让我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和反思;钱理群老师的《我的教师梦》重新点燃了我已被磨灭的工作热情;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明白了我们所面临的种。种教学问题背后深层的原因;王东华的《发现母亲》使我懂得了作为一位母亲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位大师对话。我要说:坚持读好书,就是在走向卓越,突破平庸!读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让我浮躁的心灵得以宁静,迷茫的日子得以充实,肤浅的灵魂趋向高贵,功利的人生也能有浪漫的幻想!读书,也许无法延长我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增加我生命的厚度,引领我更饱满的成长!由被要求读书到随心情读书,到现在读书已经成为我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似乎看到了我正在被书本、被先行者们的智慧托起!在以后的日子里,读书会成为我生活中美丽的一部分!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一颗幼苗都有成长的渴望,每一粒种子都有发芽的可能,但他们需要阳光雨露!虽然身为农村教师,但在我们中间,也有很大一批人喜欢读书,渴望成长。但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可以帮助我们成长的好书却很少很少。像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等这样的教育专著,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因为不畅销、利润少,在书店都找不到。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是无书可读的饥渴。所以,斗胆恳请孟老师下次来的时候能给我们带来一批好书。相信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不会吝惜腰包里的钞票。请孟老师相信我们:只需你为我们引来一点儿源头活水,我们一定会回报您一渠清泉!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21

  荣获20__年美国年度教师荣誉后的贾汉斯。海斯这样说道:“我们需要确保每一个孩子的教育质量并不依赖与他或她的成长环境,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教育在我们的成长家庭中从来没有被视为一条迈向成功的路径,但我的老师相信我,无论多么困难,他们总是告诉我要想象自己正处于一种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激励我多些期望,多些行动,努力成为家中第一个上大学的人,他们鼓舞我成为一名教师,那样我就能对自己的学生产生同样的影响—这种影响远远超乎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校里的经历激励着我成为一名教师,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读着她的讲述,让我明白教师对于学生的意义尤为重要。是面镜子,是指路明灯,甚至是心灵支柱……如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其作为教育的起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特点,性格特征以及成长环境并将其作为教育的起点。作为一名教师,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时刻提醒我一定要全面考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以及成长轨迹,我曾经就当过最好的学生和最坏的学生,我了解学生,也了解这样的学生。教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师生活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远远超出了时间的界限,在教学时,尽力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跟着学生的先有水平走,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二、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塑造品行。马丁。路德。金曾说,教育的目的,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在于塑造品行。我对此深表认同,告诫自己,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教书本知识,还要教学生变成品行良好的人,老师有责任让学生变得更好,因为我们所教育的每代人都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

  愿每一滴体会,每一点心得,润物无声。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22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数学教师》就是我的良师。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数学教师》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他们的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慢慢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教师》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23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她认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于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这样一本书。

  《于丹趣品人生》内容简介:本书分为八大块,即一山一水一世界、茶之味(上)、茶之味(下)、酒之品(上)、酒之品(下)、琴之趣(上)、琴之趣(下)、感悟生活智慧。概括起来就是在说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自己恰恰丢掉了幸福。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书中,于丹教授传达给我们一个理念:用休闲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己,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

  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

  于丹教授将自己三年来对幸福生活的最新体悟辑录于《于丹感悟生活》一书中,并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都将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文化随笔,还不如说这是一本心灵的佳作。让我们用一颗闲闲的心去享受生活,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

  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24

  最近我仔细拜读了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书中作者将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简洁朴素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故事,书信的形式娓娓道来,读起来倍感亲切。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有时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我遇到的一些困惑。看完此书使我感受到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多姿多彩,同时也使我对幼儿教师这份平凡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曾经,在我的脑海中无数次闪过这样的想法:幼儿教师是个辛苦而又不被人理解的职业:每天早上七八点到幼儿园开始忙碌,接待家长、组织活动、开会、学习、看午睡……一直忙到了下午四五点钟,有时还要加班布置环境,晚上还要做一些文案工作,做得很苦,做得很累,却有时得不到家长的认同和理解。有些家长甚至会经常抱怨老师没有很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有时仅仅是为了孩子的裤子穿反了或者是鞋带没有系好。

  但当我仔细阅读了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后,我的想法就彻底变化了。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我发现其实我们并不是这么辛苦、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着,我完全可以让孩子们的所思所想,让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成为我快乐工作的动力。原来,快乐的工作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孩子还是孩子,我还是原来的我,原来痛苦和快乐只是一个想法的转变,只是那么一点点的改变。

  当我惊奇的意识到后,我真的发现,我的工作中处处充满着欢乐和甜蜜。有时,当我午餐过后,拿着书在孩子旁看时,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后躲着几个小家伙笑着给我敲背呢;有时,当和孩子们一起到大型玩具处玩耍时,孩子们不时传来叫我一起来玩的亲热叫唤声;有时,当家长们从我手中接过孩子的衣服真诚的对我说谢谢……这些让我兴奋不已,原来快乐地工作可以是这么简单!

  读了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我一定会怀着“我孩子一起跳舞”的情怀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保持一颗童心,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25

  十一月,秋天的寒冷萧瑟开始席卷成都地区,而北星孩子的“春天”却在悄然酝酿。在北星小学十一月全科教学活动中,我们第一次尝试着把语文课搬到了室外。

  我想我们每个老师都曾留意到,孩子对教室的莫名的不喜欢。哪怕是上课的内容不够精彩,但告诉他们“下节课,我们去操场上”,整个教室会被迅速点燃,喜悦的情绪伴随着突如其来的噪音侵袭你的耳膜。这,就是教室外的世界独特的魅力。

  为什么孩子会无端地因为走出教室而感到兴奋?

  我想,儿童阶段是人类第一次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认识世界的阶段,然而学校的诞生规范化了这个过程,让学校成为了学生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认识世界的固定场所。当我们必须在这样一个固定的场合里一成不变地完成一下三件大事的时候,我想大概率,我们是会失败的。因此,儿童会本能地抗拒,这是一种先天的条件反射。

  所以,我们的教学需要走出教室,需要尊重人类认知世界的规律,需要活起来。而推动这些“需要”发展的,就是教育智慧。

  北星的活动育人就是一种教育智慧,让学校不再只是传授枯燥知识的场所而是一个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被学生爱上的地方。在这里,他才能够安心地、有效地、乐意地去进行脑力劳动。

  如果有机会,学校应该是一个类似于“家”或者“世界”的开阔无边界的地方。带孩子们“逃离”教室,尝试打破教育的场所化、书本化,把课堂搬进森林、搬进田野、搬进童话世界,我相信不会有人拒绝。

  读罢三节,我觉得老苏不仅是在提醒我要研究孩子的思维、心理,更是在提醒着我,教育是一种成全。不要忘记自己曾是一个没有反抗能力的一年级孩子时坐在教室里渴望过的事情,用心思考地思考它,用智慧成全它。

  当然,怎样成全一定是最重要的,我们必然不可能真的带着孩子们来到大森林野营扎帐,但我们可以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引人入胜的情景,让知识回归纯真。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26

  拿到《陶行知文集》这两本书的时候,有些犯难情绪。因为不知该从哪儿入手。于是就翻开了目录,立刻地,就被《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这个题目所吸引。

  “不可忽视小孩子的情感”,当此句跃入眼帘时,我陷入了沉思,思绪也不由千回百转,那一幕幕、一句句不由在脑海中回荡:每当下课后,孩子总爱围在身边,顶着那一张张无与伦比的灿烂笑脸,连太阳都为之失色。他爱说笑话给你听,希望换得你的一笑;他爱为你捏肩捶背,换得一句轻声的“谢谢”,然后再欢呼雀跃般的回句“不用谢”;他爱兴奋地向你展示他在生活中点滴的成果,希望听到你的一句赞美:“你真是了不起!”;他爱向你报告同学们之间发生地你再三禁令的小事,希望你赋予他神圣的职责;他爱将自己带来的水果与你分享,眨着明亮的眼睛期待你能接受;他爱不厌其烦地向你介绍着家庭成员最近的动向,以期你对他有更深层的了解。他爱,在他犯了错被批评后,滴落下悔恨的眼泪,再伴上一句深切的忏悔:“老师,我知道错了。”以期得到你的原谅,然后转身,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可是,每每此时,在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里,我们总是埋首于作业堆中,或者在训斥那几个“惯犯”。所以,当他要说笑话时,一句“下次吧”,冻结了孩子的笑颜;当他给你水果时,你的拒绝接受让他心伤。总之,他们的满腔热情总是被我的敷衍而大打折扣。其实,孩子的心思很单纯,是希望与你多亲近,而我们不停歇的脚步,让他们抓不住,于是,距离就越拉越远,也许,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再也无法怀有当初的盛情。

  如若,放慢脚步,降低身姿,变成他们中的一员,也许,学校将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

  “等到您重新生为一个小孩子,您会发现别的小孩是和从前所想的小孩子不同了。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27

  这两天,我开始读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从书中我知道了许多有关教育中的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

  《爱的教育》一书中每一个小故事都讲述了一种不同的爱,特别是每月故事更是让人感动,让我觉得世间处处有真情,其中《寻母记》更使我感动。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才十一岁的孩子孤身一人从热那亚出发去美洲,这需多少爱来支持他啊!书中还提到了这样一件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级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站在当街的一年级学生,而赶在车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却被车子轧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校长都纷纷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还有一件事: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别人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不想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并没有盲目地责怪他,而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并请肇事者承认错误,从而培养了学生勇于承担错误的品质。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在生活中,我们许多人做事总是先考虑自己,遇到问题时想的是怎样为自己开脱,遇到好处时,却冲在前边,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情日益减少。我想,我们在注重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人,关爱父母、关爱老师、关爱同学、关爱一切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让我们用爱去唤醒大家的真实情感,让爱在每个人的心中永驻!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28

  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是人的精神性。人的精神性注定人不仅仅是为了当下而活着,支撑人活着的往往是理想,而人的生命价值,也往往与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宋代哲学家张载说过:“志大,则财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行久。”

  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说:“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活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

  感悟:我的理想是什么?能够生活在一个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人际关系和谐、没有众多非教育的事情应付、人人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的阳光校园;在这里,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充分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仅此足矣!

  坚守理想,就要耐得住寂寞,就要淡泊宁静,就要相信未来。“当你无法改变社会,无法改变别人的时候,你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而只要你真正地去改变自己,其实你就是在改变别人,就是改变社会。”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应该具有教育理想,还应该把理想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中。只有我们的孩子心怀理想,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

  感悟:教师,是最需要拥有理想的人。看到此篇,我不由得又想起了这样一段话:“曾经,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因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是啊,飞越沧海,是为了沧海那头儿的等待,教育理想之于成长正是这样的等待。每一个自觉成长的教师都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从现在起明确自己的教育理想,然后把理想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具体的目标,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坚守自己的理想,永不放弃!

  淡泊宁静,相信未来!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29

  《致教师》是朱永新教授以回答来信的形式送给老师的建议。我用了几天的闲暇时间读完这本书。朱永新是新教育的发起人,李镇西老师的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苏州分管教育的市长。也就是说。他是老师、校长、领导。不管哪个角色都是非常出色的。这本书对于我们教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值得一读。值得老师们去实践体验。

  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样,这本书的涉及面比较广,因此无论我们哪方面有困难,从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但是因为涉及面太广,所以想从哪方面专门提高,又不太适合。也就是说这本书能为我们找到一个切入点,指点方向,如果要深入,还要继续研究一下其他书籍。但无论怎样,这本书还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把本书的要点摘抄一下:

  教师职业的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目测一下自己,在一二之间徘徊。加油)

  面对孩子,面对世界,教师需要一颗永远年轻的心。理想其实是青春的表征。有理想的人永远不会老去。(深表赞同)

  很多教育家只不过把别人的精神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在此基础上提出很多理论的共鸣而已。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到北,就是因为缺乏支柱。

  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

  教师阅读书目最重要的两大类:一是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方面的读物,一是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经典读多了,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就加强了,阅读的口味也就养成了,阅读的鉴别力自然也会提高。

  阅读那些好的文学作品,对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阅读,阅读,还是阅读。提高自身能力的不二法宝。)

  怎样才算是善于思考呢?一是思维的深刻性,二是思维的敏捷性,三是思维的灵活性,四是思维的独创性。(第四点尤为重要,谁能做到呢?)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30

  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份膜拜,如何能不停的在多从角色中转换,课堂上的教师;生活中的家长;心灵上的朋友;“最美教师”的报道,给了我更多坚持的理由,有了这份坚持,让周围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爱。让教师,不再是职业称呼,而是一份爱的代言。“最美教师”的事迹也给我们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一个启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除了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学生成绩这些显性指标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爱心和责任心都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点点滴滴,虽不容易量化和评估,但这却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和发扬的,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一定非得追求成为一位“名师”,但应该力求成为一名“最好的教师”: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最美教师的故事中,有许多细节反射出强烈的责任感,每一个细节都因为教师的“责任”而得到了坚持,最终救下了三条人命。

  什么是最美老师?怎么样才算是好老师?我的理解是,不放弃、不舍弃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教学中,总会碰到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孩子,但是对于一名老师来说,没有坏的学生,只有不懂得教育的教师。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优点和才华,作为老师,应该耐心地去发现、去鼓励、去关注。我从教15年,教过了很多孩子,我觉得教师这个职业让我很充实,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和孩子们在一起,是一件开心的事。特别是每当一个所谓的“坏孩子”爱上了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会有一种特别幸福的满足感。

  最美老师的报道也让我重新思考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我觉得每个老师都应该像他们一样有爱心,有责任心,想家长不能想到的,做家长不能做到的。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31

  班级中个别孩子的作业完成度成了我头疼的问题,在课下之余,我总在想,为什么就只有他完不成作业呢?可当把他叫到办公室,他其实也可以写完作业啊。当我知道家长无法起到监督作用后,我就在想: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呢?这时,管建刚老师给我推开了一扇窗。

  “学困生,清一色的作业拖拉王,今天的作业明天交,明天的作业后天交,后天的作业老师脑子里挂不住了,他们趁此溜号”“没交作业的学生,得去催,可气的是,他玩得正带劲,你提醒他,他撅着嘴,一万个不情愿。”翻开书看到管老师的《一线教师》的手记一,就像是看到了自己:这说的不正是班上的几个学困生,作业困难大户么?我迫不及待地阅读着管老师的一线“作业学”。

  “作业的事儿,每天都要耗去不少精力。蛮干不如巧干,怎样让学生的作业和订正,交的及时、完整起来?”——作业竞赛。组建作业竞赛小组,是管老师的第一招。四人一组,作业习惯好的当组长。一天下来,四人都“当日作业当日完成”,得100分;缺一本,扣10分。每周结一小分,每月结一大分,评冠军、季军、亚军,颁纪念品。管老师的作业竞赛,让我受益匪浅。学困生的交作业难,主要是在于其自制力差,自觉性低,既如此,那便给他找一些监督者。同伴便是最好的监督者。于是,我打算把它搬进我的班级当中。四人为一组,每个组安排一位学困生,并且找来各小组长进行谈话,鼓励他们做好带头作用,并请他们做到监督的职责。如此,略有成效,课下偶尔还会听到小组长喊某某某写作业的声音。而在他们完成作业后进行计分、表扬,以促进他们下一次的进步,作业的完成度自然而然的要比之前完成的好。

  通过作业问题,让我想到了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一片璀璨星空,而我们的工作,就是一点一滴帮助他们摘到自己的星星。该用什么的方法帮助孩子们摘到星星呢呢?这也是我现在以及将来在教育的道路上要学习与探索的问题。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32

  科学家们认为,成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而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智商却并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质中,良好的习惯与健康的人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给老师下的定义,于今已不大适宜,却指出了为人师长的基本任务,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阅读中能初步理角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当然,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没有了依托,但是,人文性更是语文课程的灵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意义。一直以来,我们只注意到在语言技艺的层面上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把语文学习孤立地理解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等,却往往忽略了语言艺术中的思想意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则具体体现于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究竟应培养孩子们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据美国社会学家亚历史斯.美克尔斯提出的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及曾欣然教授对社会主义新人本质特征的理解,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关键在于培养“四心”,即:爱心、诚心、自信心和责任心。现谨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我对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的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

  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心,首先是培养他们的孝心,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余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可见,一个孩子如果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么去爱他人呢?《三字经》中说:“养不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缺乏孝心,关键是并未体验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艰辛,我们没有唤醒他们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爱心教育,让他们从孝敬父母开始,感受爱,学会爱,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可以渗透爱心教育的篇目是非常多的:《金色花》《纸船寄母亲》《背影》等文章,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并理解对父母的爱;《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文章,可以教孩子们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换取爱心;《黄河颂》《最后一课》《木兰诗》等文章,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怀;《春》《济南的冬天》《珍珠鸟》《敬畏自然》等文章,可以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诚心教育;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言必忠信,非法言不道。”(清·陈瑚)有人统计,一部《论语》,“信”一共出现了三十八次,可见,诚信于做人之要义。

  “人之初,性本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童年时的诚实守信会受到严重的挑战。有人分析:儿童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或让孩子说真话而受惩罚,或自己就常常说谎……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以身作则,“言必信,信必果”,让孩子意识到,谎言才是灾祸的导火索。只有让说真话的孩子受到鼓励,而让说假话的孩子受到惩罚,并持之以恒,才会让孩子逐步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以诚信为准则的信客,以服务大众为已任,历尽辛苦,受人误解甚至蒙受冤屈,却依然能够宽容和体谅别人,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诚信楷模么?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自信导致成功,自卑导致失败。

  当前的孩子,自信心是显然不够的。由于长期受到优越环境的影响,他们害怕挫折,自我压抑,敏感,孤僻,有的甚至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老师的一句批评就走上了不归路!“伟人之所以伟大,只是因为你跪着。站起来吧!”(但丁)我们千万不可忽略,要唤醒孩子们心中的巨人——自信心。

  “故遇笨拙执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诱之,既得其机之所在,即从此鼓舞之,蔑不欢欣,而惟命是从矣。若曰以夏楚为事,则其弟因苦,其师庸乐乎?”(王筠)成功的经验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础,在经常的挫折和失败的影响下,人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形成自卑心理。我们可以利用《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等课文教孩子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多让孩子们体验成功,对他们的一些小过错,切忌动辄发怒,挖苦,讽刺甚至体罚,而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则应多鼓励,赞美,让他们在日进月渐中,能有自得之乐,即使愚钝,也不至于沮丧无为,让他们意识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长”,增强自信心,做到竞争失利不灰心,竞争取胜不满足,不怕失败,屡败屡战!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标志之一。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现代社会,人们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分工越细越需要责任心。

  孩子们随着年龄增长,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而另一方面,又往往离不开对老师及家长的依赖性,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形成他们的独立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的放矢地培养孩子们负责任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经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确面对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责任,自我服务,服务他人,有社会责任感等。我们有的师长要么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不给孩子锻炼机会,纵容其过错行为,要么对孩子的过失大声训斥,甚至夸大其辞的恐吓,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当然,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拥有“四心”,首先得学高为师,行高为范,为人师表,为人典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是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呢?我们热爱工作,热爱学生了吗?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过言而无信吗?我们做错了事,伤害了学生时真诚地道过歉吗?显然,如若不能正确的为人,亦便不能很好的为师。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33

  读了《童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和高尔基比童年,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啊。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穿母亲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黄色的衣衫和补丁裤子。尔基相比,我们现在穿的全是自己的新衣服,想到这儿,我不禁有些惭愧。尽管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拣四,有的衣服穿的时间长了就不愿意再穿。高尔基为了上学,只得去捡垃圾换钱。每到不上学的日子,他就早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捡一些破布头、烂纸片卖给废品加工厂。运气好才能有半个卢布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呢,高尔基上学的事就没了着落。再想想我们,我们现在什么也不用操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我那数不尽的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便是《童年》这本书了,这本书是著名的高尔基自传,这本书让产我看到了高尔基在艰苦的环境下如何成长的。

  这本书讲述了阿廖沙岁三岁到十岁的成长经历,四岁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阿谬沙和他外祖母到他外祖父家,后来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因劳累而发烧去世?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回家有大鱼大肉,有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心爱的玩具等等。我觉得阿廖沙是一个不耍小孩子气的人,他在家里小心翼翼地干活但是他总是受到二个舅舅的冷眼相对,他没有因为父亲的去世而有沉重的压力,他也没有在母亲离家出走的那段时间害怕过,他没有因为外婆去世而埋怨上帝的不公平。在阿廖沙的童年里,他认清了各种各样的人,如慈祥的外祖母,善良的瓦尼亚,两个贪财而又小气的舅舅等等。

  读了童年这本书,我深受启发,而对困难,我们不要放弃,要永往直前。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34

  非常欣赏上海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生四十年,为学生想四十年,为国家民族想四百年。”

  那么我们历史教师承担着怎样的时代使命?通过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应该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一些朝代,背下一些都城,了解一些屈辱,知道一些探索吗?我认为问题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在思想教育方面,多为政治性的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缺乏情感影响和人格教育。

  2、过于强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点罗列过多,授课时间不足,教师教学紧张,导致教法实施以“灌输”、“说教”和“画重点”最为普遍;教师包办“垄断”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也导致学生和社会对历史课程产生误解和偏见,认为历史的学习方法无非是死记硬背而已。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界定历史学科的性质为人文学科即历史教育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所以我们要使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那么,如何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呢?

  有一次,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让我们感到尴尬的是站着一千多名学生的大操场,几乎听不到唱国歌的声音。面对这样的场面,我做了这样的工作:南京大屠杀固然是日本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也正是由于国家放弃了人民,将军放弃了士兵,军队放弃了百姓,男人放弃了女人,儿女放弃了父母,大人放弃了孩子的因素,所以才会出现这样束手

  待毙的情形。而在一个公民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能想到“我就是国威,就是国仪,就是国家的尊严与安全,”那么,我们就能做到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独自一人长国歌升国旗,而那一个人的力量将胜过千百个不负责任的“匹夫”。这里面没有一句直接的说教,没有一句直接的批评,但我想每一名学生都会被震撼,每一名学生都会深思。这件事告诉我们,历史教育无处不在,历史教育大有作为,历史教育责任重大,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在与兴衰。

  着力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人格。从历史学科内容看它包括了人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对人各个发展侧面的教育也应该是最全面最具体的,所以历史教育应当具有养成和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它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品格。有一次,我朗诵了《天才还是魔鬼》一文,然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哈伯因为攻克氨的合成这一世界难题,将无数人从饥饿的死亡线上拯救出来;他也因发明大量化学武器并用于战争,使无数人伤残致死;他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人尊敬,他也是战争魔鬼遭人唾骂。”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说发表议论:你认为应该将诺贝尔奖颁发给哈伯吗?请说明理由。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各执己见。面对这样的争论,我做了恰当的引导:哈伯为了国家赢得这场战争而制造毒气,那么他的国家——德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我们该怎样面对战争?怎样面对科学发明?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讨论,是学生认识到科学发明既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也可用于毁灭人类文明,科学发明既可以用于正义的事业,也可以助长邪恶的势力,这一切都取决于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历史教学需要生动的故事、富于感情的 语言去打动感染学生,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分清哪些是美的、善的,哪些是丑的、恶的;哪些是应该学习、发扬的,哪些是应该批评、斗争的,更让我们明白:改造自然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和必然性,改造社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

  通过学习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劳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运用人类改造社会的 曲折和艰难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意志品质教育。

  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需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应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从而提高学生为美好社会奋斗的自觉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